其实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具有相当的创新力。就像我们看到的操场上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充满活力的。企业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组建一个创新团队,而是如何动员每个员工发动他们的创新力。有位企业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有趣的话——“我们必须学会,只雇用一双手,就能得到一个大脑。”
正如不断进化的生物群体,在市场丛林中,任何社会组织都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没有哪个企业领导者会认为自己不需要或不重视创新,区别在于他们重视创新的具体形式。
当然,要成功得到普通员工大脑的创新力,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事实上,人类研究“员工参与”这个问题已经超过250年。这些研究已经证明,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其次,组织需要学会如何去激发,并引导它。因为创造力可能不完全是一个好东西,随机性太强,如果引导不力,反而可能成为负能量。
如果能有效引导每位员工都齐心协力贡献自己的建议与灵感,就会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一、通过赋予自信以激发创新热情
积极听取意见与广泛交流意见,这两种操作起来很简单的手段都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并且可以使企业员工得到重视与尊重,从而使其充满创新激情。
如果员工提出的创意没有被重视、认真考虑就遭拒,或者更坏的情况是被雇主嘲弄,那么员工的创新热情将不会继续。如果雇主和员工是朋友,就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可以开发一个获取员工创意的系统,保证创新的想法不会消失在黑洞里。认真听取每一个员工的创意并给予尊重,同时确保其他员工也奉行这样的态度。
所以,建立一个“建议创新管理系统”,作为组织获得建议的方式与制度是企业创新的原动源。员工所贡献的建议一旦得到倾听,就会很容易提供更多的建议,这会为魔杖的初始运行提供启动能量。
二、依靠制度与资源维持创新激情
当员工的创新热情被激发后,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让这种势头保持下去。就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40年来所做的那样:合理的措施是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并不一定必须是金钱上的回报。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创意,但如果给他们一些工具和训练,就会做得更好更多。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促使势头持续高涨的基础制度系统,以能动地加强这种创新动力的运行,直到它能形成员工创新自信与企业创新成果的良性循环。
如何给普通员工自信,并使得员工习惯于在日常工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就需要企业管理制度的维护,比如经营理念、激励机制、考核体系等等,去无时无刻、潜移默化的改变员工的思维,进而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如果员工的思维在整体上实现这一变化就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飞跃,人人都愿意在工作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某种传染效应,即如果一种现象开始于一个小团体,那么就会蔓延浸润到一个大组织。
只要员工在企业有一个能各抒己见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参与意识,并且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这些创新力获得累加,公司的经营运行就能得到改进。
三、建立更高层的授权制度
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作为高管或董事会成员,其职责并不是去直接创新,而是打造一个组织架构,在符合战略方向的范围内去做他们所擅长的事,激发人才的主体意识,给予员工充分的学习与成长空间,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比如建立授权制度。欧盟委员会主席说:“员工参与和个人创新力的扩充能在企业整个组织中发挥巨大作用。员工有很多令人惊奇的好想法,这些想法往往可以帮助任何组织摆脱危机的困扰。事实证明它在给欧洲带来打击的经济衰退中就发挥了强烈的作用。”
在量化分权的基础上,允许创新授权,其创新活动绝对不是被动式的、应付式的。通过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创新平台、文化氛围营造、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实现了用企业与员工的多方共赢。
本文来自和英咨询,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