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的人际关系之我不在乎你

这几天我过得异常的平静,周遭一扫前几天的阴霾,到处甚至泛起些幸福的味道。天气还不太冷,有阳光,有蓝天也有白云。工作不忙不乱,小费周折了结了几桩事情,还有闲暇时间翻几页书记记笔记。吃饭的时候胃口特好,整个身体也跟着轻快起来,甚至排泄系统也特别给力。头脑灵活举止得体语言丰富而富有幽默感,感觉异性同事看自己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一个人的状态就是这样奇怪。状态的好坏也许只不过是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我们感觉别人似乎都一成不变一样。那个智障青年整天一副天真无脑的快乐样子,那个忧郁少年内心从不起波澜每天的话不超过三十句,那个小圈子范围的颜值巅峰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香水都不怎么换。大概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每个人的情绪或者状态无时不刻不在变化,或呈现大致的周期律,或完全是无规则。我们很少感觉到别人身上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别人这种变化外在表现不足幅度不大,一方面是我们旁观者敏锐不够观察不细。

我们一直在控制自己。想要探寻最本真的自我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一个内核基础上不断地修饰、填补与调整,这个内核之上搭建起了粗疏的钢筋框架,涂抹了各色腻子与颜料,贴满了大大小小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标签。我们一直在控制我们的行为甚至想法不越界,这样我们会获得实在的安全感。这倒跟虚伪与真实并不搭边,一个崇尚并奉行“做自己”或者“be real”的人也在尽可能控制自己做到心直口快而不掩饰真实想法。所以当我们的内核有任何波动的时候,我们会主动向别人眼中或者自己心目中的“我”作调整,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动起伏被不经意间滤掉了。这样一来,像我前面讲到的自己内心中愉悦与不悦看似鲜明跳跃的情绪变化显露在外的只能是微妙了。

我们一直在忽略他人。人无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不太善于用心去捕捉别人内心显露在外本已微妙的变化。比忽略更严重一点的说法是,我们根本不关心别人。我们会嘘寒问暖,我们会互施恩惠,但我们只是一本正经地在完成礼节性的规定动作。设想一下在一个办公室里,有一个同事咳嗽连连鼻音浓重。我们肯定能察觉,并会条件反射地问“感冒了吗”、“吃药了没”。但除此之外呢?我们真的对别人的病痛感同身受吗?我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别人的身体吗?我们只是在完成我们这个关系纬度内需要完成的合乎礼节的规定动作。容易观察到的在外变化我们不是真的在乎。难以观察到的微妙内心变化我们更不在乎。我们不在乎进而使我们的观察力逐渐退化。这是一个可怕冰冷的残酷逻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红豆相思血泪,菱花镜中红颜 复思量,了无味 天已黑,梦里春露能几回 云欲尽,雨后清酒更一杯 错弹琵琶望菡萏,妩媚 ...
    宋哇哇阅读 1,3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