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声学教程》主要是教给一段旋律,或者低音配四部和声的。“四部和声”比较专业,并且各种规则、禁忌比较多,而给一般的歌曲配和弦则不用过多了解“四部和声”的规则、禁忌,所以我把《和声学教程》里,适用于给一般歌曲配和弦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比如,四部和声里讲了很多“平行八度”、“平行五度”之类的禁忌,按照我个人不太成熟的理解,主要是为了让“四部和声”听起来是“四部”的和声,而不是“三部”的和声。或者说,如果有“平行八度”之类的情况,那么这两个声部旋律一致,听起来感觉像是少了一个声部一样。(按照我的初步理解,应该是这样。如果不是,欢迎指正。)而给歌曲配和弦,配好和弦后,用钢琴、吉他或者其他乐器伴奏,则几乎不必理会这些禁忌。当然,如果你对于配和弦、配伴奏都已经比较熟练了,那么再学习“平行八度”之类的知识,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各种音乐术语的定义,如果你大概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可以跳过直接看后面的内容。学到一定程度,再回来研究这些定义,反而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定义
使几个音组成和音,并使这样的一些和音,形成连续的进行,这就是和声。
“和声学”(也叫“和声”)就是研究和音的结构,以及它们连接的理论。
几个不同的音在同一时间的结合叫做和音。
三个、四个或者五个音高和音名都不同的音,组成的和音就是和弦。
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由三个音组成)、七和弦(四个音)与九和弦(五个音)。
和弦按三度排列后,其最低的音称为根音。其他音根据它们和根音的音程度数,由低到高依次称为三音、五音、七音、九音。和弦中的各音,不论排列位置如何变化,名称不变。
在原位和弦中,根音之外的音都在根音的上面。
在转位时,最低的音就可能是三音、五音、七音(较少见)、九音。
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以三音作低音,叫做六和弦。
三和弦的第二转位以五音作低音,叫做四六和弦。
七和弦的第一转位以三音作低音,叫做五六和弦。
七和弦的第一转位以五音作低音,叫做三四和弦。
七和弦的第一转位以七音作低音,叫做二和弦。
在音乐的陈述中,一般可以分为由旋律及由和弦构成的(和声的)伴奏两部分。
旋律中的每一个音,根据和它同时发声的和弦的关系,分为和弦音与和弦外音。
和弦外音包括:延留音、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
延留音,出现在强拍或次强拍,它使在音高上与自己接近,并一般情况下紧接着的和弦音延迟出现。
除了延留音,其他的和弦外音都出现在弱拍。
经过音,充填在两个和弦音之间成为,向上或向下的级进的一种“过度”。
辅助音,用级进的方式(向上或向下)把一个和弦音和它的重复音连接起来。
先现音,是后一和弦音(在弱拍上的)的提前出现。
和弦外音导致了非三度结构的和音(“偶然结合”)的形成。延留音形成的非三度结构的和音,形成高度紧张的效果并要求得到缓和,而这种缓和就是在解决,也就是恢复到三度结构的时才能形成。
由于陈述乐思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构。
复调结构的特点是所有的各个声部都有同等的旋律重要性,其中每一个声部都可能用来陈述主要的旋律。
在主调结构中,一般由一个声部(通常是高声部)担任旋律声部,其他的声部起着一种像是音响背景的、伴奏的作用。
在主调结构中,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种因素:旋律、低音,和填充在二者之间的和声。
音乐作品的展开与被听众接受,首要条件是时间,第二个条件是记忆。使听众把领会到的基本内容在意识中加以巩固的是旋律。
旋律是音乐表现手段和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因素,由不同高度、长度、强度、音色以及有不同节拍意义的音的连续而组成的。
最简单的、在音乐上完整的旋律结构,就是乐段。乐段可划分为若干部分(乐句、动机)。
由大三度和小三度,或者说由建立在根音上的大三度和纯五度构成的三和弦,叫大三和弦。
由小三度和大三度,或者说由小三度和纯五度构成的三和弦,叫小三和弦。
增三和弦由两个大三度构成,两端的音之间成增五度。
减三和弦由两个小三度构成,两端的音之间成减五度。
二、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调式功能简称功能,指音或和弦在调式中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它(音、和弦)与别的音或和弦在同一调式中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各音或和弦的音程关系上,还表现在这些音或和弦连接时显示出来的紧张与稳定(解决)的变化上。
各种功能关系中所固有的紧张与解决的综合,称为功能性。最基本的功能性是各功能的对比,特别是调式和声中主功能与其他非主功能的对比。以调式功能学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和声理论,称为功能理论。
建立在音阶的一级,也就是主音上的三和弦,称为主三和弦或主和弦。这个和弦是调式的主要支持,可以表现出结束必须的稳定性与乐思的完整性。
主和弦在大调中用“T”来表示,小调用“t”。
在音阶的五级上构成的三和弦为属三和弦或属和弦,用“D”表示。
四级和弦为下属三和弦或下属和弦,大调用“S”,小调“s”。
主和弦、属和弦与下属和弦,称为正三和弦,它们反映了音响的调式特征。它们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体系,就形成了自然音体系的基础,不过这只是完整体系的一个骨架。
几个和弦的连续就构成了和声进行。
最简单的和声进行及其逻辑基础就是,在主和弦之后引入一个或几个不稳定和弦,形成明显的紧张性,在进行到或回到主和弦时得到解决。
a.T-D-T
b.T-S-D-T
c.T-S-T
注:属和弦偶尔也进行到下属和弦(D-S),但是这种进行不太自然,要求有特殊的使用条件,因此初学的时候最好不用。
由主和弦与属和弦组成的和声进行,根据其功能组成,称为正格进行(T-D,D-T,T-D-T,D-T-D,T-D-D-T)。
由主和弦与下属和弦组成的和声进行,称为变格进行(T-S,S-T,T-S-T,S-T-S)。
包括所有三种和弦的进行,称为完全进行。(T-S-D-T,D-T-S-D-T)。
三、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给一个声部(旋律或者低音)配上合乎逻辑的、连续的和弦进行,就是为指定的声部配和声。配和声必须以对这个声部的每个音的功能意义,及相互关系和发展的理解为基础。
实践指示:
a.首先要确定旋律中的每一个音在功能上,是T、S还是D三和弦的根音、三音还是五音。
当某一个音有可能作两种解释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后面的和声进行。这样有助于避免错误的连接,和不应使用的D-S的进行。
b.整个段落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和弦,一般都用稳定功能——主和弦。但是有时也可以从属和弦开始,一般是弱起小节。下属和弦开始的情况比较少。
c.最好不要在后一小节的强拍上,重复前面弱拍上的和弦。在复拍子中,次强拍最好也不要重复前面弱拍上的和弦。
d.必须注意前后和弦的正确连接。
e.低音应当在一定的区域内,一个至一个半八度,最多两个八度的范围内,作波浪型进行。这应通过交替使用上行下行来做到,但不允许向同一方向作两次连续五度(最好也不要四度)进行。同和弦重复时,可作八度跳进。
四、终止 乐段 乐句
音乐作品一方面在乐思上和形式上是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又可以划分为一些段落,称为结构。结构之间用句读分割。
只用一个主题陈述,只包含一个单一乐思的最简单的完整音乐结构,就是乐段。它一般划分为两个等长的(4小节的)结构,就是乐句。这两个乐句用句读分开,并用两个不同的、在功能上又有相互联系的终止作为结束。
由等长的两个乐句组成的8小节乐段,称为方正结构,被大量使用。
结束一个音乐结构,和结束一个乐思(或它的一个独立部分)的和声进行,称为终止。根据在乐段中的位置,可分为中间的终止,和结束的终止。例如,第一个终止结束在D或者S,第二个终止结束在T,这样就形成了一定距离外从不稳定的终止解决到稳定的终止的倾向上,从而把两个终止联系起来,使两个乐句形成一个整体。
稳定的终止分三种:正格终止(D-T)、变格终止(S-T)、完全终止(S-D-T)。
用不稳定功能的和弦(D或S)结尾的终止,叫做半终止。用属和声结尾的第一乐句,叫正格半终止;用下属和声的,叫变格半终止。
变格终止,最初是用来作为补充的结尾,或者用在正格结尾之后,或者用来扩展乐句,或者巩固调性(主和弦)。后来才获得更大的独立性,部分地取代正格终止。
正格半终止明显使用的比变格半终止多。
结尾的主和弦出现在小节的强拍,采用根音的旋律位置,并且从原位的D或S到原位的T,这是完满的终止。
结尾主和弦出现在弱拍,或用三音、五音做旋律位置,或从转位的D、S到T,就是不完满终止。
实践指示
a.首先确定调性(根据调号、结尾音及其功能结构)。
b.确定乐段中各乐句的划分。
c.确定中间终止与结尾终止的和声与和声进行。
d.注意句读的特点。本质上句读是在和声进行上造成一种中断的印象,使前一个和弦与后一个和弦没有直接的功能联系。
e .对补充的变格终止,必须注意与乐段的结束终止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