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问道:终南山,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天下第一福地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如今的终南山因隐逸者众多而闻名,不时能听到政商名流、文化名人、普通百姓,离开繁华都市,来此修行。终南山,因其风景、风水与人文的多元优势,成为修道者向往的世外桃源。

美如仙境的秦岭风光,遍地是宝的草药王国

“终南异五岳”,“太乙近天都”。终南山优美的秦岭自然风光,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中国山崩,加之深厚、积淀的终南文化,千百年来成为世人朝圣的文化大山和历史名山。

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

终南山自古就有隐逸的传统,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过“终南隐士”。

相传姜子牙入朝前曾在终南山的磻溪谷中隐居,用无钩之钓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后以八十高龄出山,结束隐逸生涯,辅佐武王伐纣,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相。

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余,须眉全白,时称“四皓”,先隐居商山,后隐居终南,终成大业。

汉初三杰的张良,功成身退后,隐居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终。

晋时的王嘉、隋唐五代的药王孙思邈、仙家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以及金元时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都曾隐居终南山。

关于终南山,有很多传说。

老子西游入秦,说经台讲授《道德经》

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

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

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

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

太上老君托梦,上善池灵泉驱病救人

相传,元朝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

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

张监院醒来后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

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頫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老子教训弟子,化女泉旁点化徐甲

据传,说经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

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

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即为化女泉。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

老子在终南:炼丹、打铁、修真养性

据传,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

说经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

说经台的东北方有一座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四米,占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毕沅书"老子墓"碑石。

最佳游览时间

终南山每年3月-11月游览最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终南山里隐居的人们或居茅棚,或住庙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里,言语和善却又似藏玄机,但大多不喜外人打扰。

如果想修身养性,不管是居于山林,还是身处闹市,心静则神定,心安则神宁。做喜欢的事,多做善事、好事,人生处处皆修行,世间皆可为终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我出现在这里,我很想你。 我在哪里,我不知道。 在180多个太阳初升的清晨,我在199路车不固定的位置,用几秒钟...
    爱琴海边的小烟阅读 1,690评论 0 3
  • 1 今日又要迟睡了,要完成早睡,该怎么办? 先记录今日的时间开销: 5:00—5:15起床 5:15—6:00阅读...
    两个梨窝阅读 3,596评论 0 0
  • 活了30多年,每一次过生日还是觉得意义非凡。可能人生,没有太多有趣的故事和仪式感的生活,所以对于生日,总是说,那就...
    妖精红袖阅读 3,828评论 6 5
  • 九十年前初秋的一天 长沙市郊沈家大屋 一位从韶山冲走出的清瘦书生 划着一根火柴 用一支思想的纸烟,点燃了 中国革命...
    甘树林阅读 3,680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