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青山染黛,节候春分;绿柳拂堤,秀舞仲春。日暖花开,艳态纷呈;人舒气爽,抖擞精神。虫鸣垄壑,千峰翠真;鸟唱空天,万物焕新。万象欣荣,人自醉酲;老夫兴雅,畅然思吟。
五言古风·春分节至咏怀三十二韵
雨润万物欢,迟日江山暄。
春分悠然至,清风草木鲜。
美景触手及,万象迸生机。
河柳嫩且翠,玉兰芳紫气。
轻舟载江月,晴空碧万里。
蕊招蜂蝶舞,悠然韵入诗。
姹紫嫣红姿,青芽萌新枝。
风筝高飞意,游人行如织。
君子步春朝,徜徉任逍遥。
简静从容态,一醉漾春涛。
细雨连绵洒,潇潇何妖娆。
凭栏坐撩春,目送纤纤条。
情思伴流年,意纵琼阁高。
繁花秀春景,情上碧宇霄。
提笔风入纸,黄鹂入耳娇。
雨霁风光嘉,云笼幻烟霞。
青萝依墙立,歌吟唱百花。
尘嚣俗不染,涧溪空谷下。
黛眉含风韵,聊慰一世雅。
愿身作琴筝,胸藏锦瑟华。
墨客素笔浸,清灵逸俊拔。
玄鸟及时至,昼夜平分日。
阴阳气调匀,雷电乃发声。
煜烨意阔辽,雕梁燕新巢。
杏红靓疏影,柳色弄妖娆。
碧水云天迢,远山近夕照。
春心杜宇托,山花嫣然笑。
春光清浅处,无穷相思调。
人生风雨随,平心尝世味。
缕缕和风曼,莺燕伴鸣飞。
杏花微雨画,鹧鸪妙韵归。
青龙樱花媚,空海塔前晖!
注:青龙,西安青龙寺,樱花品多而艳奇,天下闻名。
空海,日本高僧,青龙寺内有塔记其人事。
春分节至话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太阳达到黄经0度,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送春牛图也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此外,祭祀百鸟、粘雀子嘴等春分习俗,也都承载着人们对于农耕时节的期盼。
历史渊源———
在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此时正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称春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的位置在赤道的正上方,昼夜持续时间几乎相等,各为12小时。春分过后,太阳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另外有《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指一天时问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
在中国古历中的也有这样记载:“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物候现象———
玄鸟至︰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传统习俗———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立蛋、祭祖、踏青、吃野菜等。春分是中国的农历节气,还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延续了三千多年。墨西哥人和美国印第安后裔都传承着欢庆春分的习俗。二十四节气在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春分是当代日本的公共假日。在越南的传统历法中,也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
立蛋:“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
祭祖: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之后这一习俗就在历代相传下来。”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吃春菜: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昔日岭南四邑有“春分吃春菜”之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从田野中采摘回来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所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阳江妇女则会在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叶,弄成粉末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汤面吃,相传可以清热解毒。
送春牛:春分到,送出春牛图。什么是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这些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踏青、放风筝: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5]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