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与当下

        和孩子去到博物馆,孩子带了画本,看到喜欢的展品,就在画本上写生,其实算不上写生,只是简单的描画外形,没有考虑光线、布局等各种因素,画本上已经勾勒了看过的几个花瓶的形状,又来到一个清代的花瓶前,这个花瓶在展柜上放置的位置较高,孩子挺喜欢这个花瓶,便开始临摹,画本上现出一个和前面临摹的花瓶类似的画面,我拿过孩子的画本,问:“你确定你临摹的是目前你看到的花瓶吗?”孩子望着我,没有回答。

       孩子临摹的这个花瓶放置的位置在我们的视平线上,从我们的角度看过去,是看不到花瓶的开口的,而孩子拿起笔就首先画了个花瓶的口,并且花瓶的口与实物展现出来的形象是有差别的,明显与眼睛看到的画面不符,孩子手中画的画面是她头脑中原来的画面的映像,不是她当前看到的画面。

         回想生活中,这样以以往的经验或映像替代当前的情景随处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产生的很多评判都与我们过往的经历有关,诸如看到一个人的衣着,我们会联想到他的生活背景,而这些背景的判断是根据我们的过往经验判断的。这也让我意识到真正做到活在当下不容易,老师一直不断的强调要求我们归零,放下过去的所有知见,听上去似乎感觉挺容易的,但切很难真正做到,所谓知易行难。如何帮助自己活在当下呢?如果让自己以盲人的状态生活几天,会有怎样的感受与收获?因为视觉的缺失及陷入陌生,能帮助我们打开其他感官,也许能帮助我们全身心的活在当下,也许需要找机会去尝试体验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究竟要从那里开始许多初学绘画的朋友都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我从那里开始学习啊?是临摹呢还是写生呢?临摹照片还是临...
    武旭红阅读 5,580评论 0 28
  • 近几年,经常有朋友亲戚会在身边做着这样的那样的项目,还时不时的想拉你入伙,为此,还不得法的一否了之,也不知得不...
    公主殿下_阅读 328评论 0 1
  • 慧能大师(638-713),三岁时父亲去世,与其母相依为命,卖柴度日。一天,慧能正在街市中卖柴,忽听有人在客店里...
    非法非非法阅读 81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