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协议的必要性
通常,我们发送一封电子邮件、 访问某个主页获取信息时察觉不到协议的存在,只有在我们重新配置计算机的网络连接、修改网络设置时才有可能涉及协议。因此只要网络设置完成、联网成功,人们通常也就会忘记协议之类的事情。只要应用程序了解如何利用相关协议,就足以让人们顺利使用所建的网络连接。通常也不会有一个人因为不懂某些协议导致不能上网的情况。然而在通过网络实现互通信的过程背后,协议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单来说,协议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时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PU以及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的计算机之间,只要遵循相同的协议就能够实现通信。反之,如果所使用的协议不同,就无法实现通信。这就好比两个人使用不同国家的语言说话,怎么也无法相互理解。协议可以分为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明确地界定了它的行为规范。两台计算机之间必须能够支持相同的协议,并遵循相同协议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实现相互通信。
tcp\ip 与osi模型
TCP/IP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OSI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共有七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但是这显然是有些复杂的,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简化为了四个层次。 [1]
1.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三个层次提供的服务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合并为应用层一个层次。 [1]
2.由于运输层和网络层在网络协议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作为独立的两个层次。 [1]
3.因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内容相差不多,所以在TCP/IP协议中它们被归并在网络接口层一个层次里。只有四层体系结构的TCP/IP协议,与有七层体系结构的OSI相比要简单了不少,也正是这样,TCP/IP协议在实际的应用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1]
分别介绍TCP/IP协议中的四个层次。
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的第一层,是直接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的。
1.对不同种类的应用程序它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应用层的不同协议,邮件传输应用使用了SMTP协议、万维网应用使用了HTTP协议、远程登录服务应用使用了有TELNET协议。 [1]
2.应用层还能加密、解密、格式化数据。 [1]
3.应用层可以建立或解除与其他节点的联系,这样可以充分节省网络资源。 [1]
运输层:作为TCP/IP协议的第二层,运输层在整个TCP/IP协议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且在运输层中,TCP和UDP也同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
网络层:网络层在TCP/IP协议中的位于第三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层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终止以及IP地址的寻找等功能。 [1]
网络接口层:在TCP/IP协议中,网络接口层位于第四层。由于网络接口层兼并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所以,网络接口层既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也可以为网络层提供一条准确无误的线路。
云计算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英语: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各种终端和其他设备,使用服务商提供的电脑基建作计算和资源。

核心特性
- 敏捷(Agility)使用户得以快速且以低价格的获得技术架构资源。
- 应用程序界面(API)的可达性是指允许软件与云以类似“人机交互这种用户界面设施交互相所相一致的方式”来交互。云计算系统典型的运用基于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网络架构的API。
- 在公有云中的传输模式中支持已经转变为运营成本,故费用大幅下降。很显然的降低了进入门栏,这是由于体系架构典型的是由第三方提供,且无需一次性购买,且没有了罕见的集中计算任务的压力。称为计算资源包的通用计算基础上的原则在细粒度上基于用户的操作和更少的IT技能被内部实施。
- 设备和本地依赖允许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获取资源,而无需关注用户自身是通过何种设备,或在何地介入资源(如PC、移动设备等)。通常设施是在非本地的(典型的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并且通过因特网获取,用户可以从任何地方来连接。
- 一种称为多租户的软件架构技术允许在多用户池下共享资源与消耗:
- 如果使用多个冗余站点,则改进了可靠性,这允许我们设计云计算以符合商业一致性以及灾备。
- 可扩展性经由在合理粒度上按需的服务开通资源,接近实时的自服务[21] (注意,并非完全实时,服务的启动时间根据虚拟机的类型,地点,操作系统和云提供商的不同而不同),无需用户对峰值负载进行工程构造。
- 性能受到监控,同时一致性以及松散耦合架构通过web services作为系统接口被构建起来。
- 因为数据集中化了,故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关注安全的资源等,但对特定敏感数据的失控将是持续关注的,且内核存储的安全性缺少关注。较传统系统而言,安全性的要求更加高。部分原因是提供商可以专注于用户所无法提供的资源之安全性解决方案。然而当“数据分布在更广的范围以及更多数量的设备上”时,以及在由“不相关的多个用户使用的多终端系统”时,安全性的复杂性极大的增加了。用户获取安全审计日志变得不太可能了。私有云的发展动力部分是源自客户对设备的掌控以及避免丢失安全信息。
- 维护云计算应用是很简单的,因为显而易见用户无需再在本机上进行安装。一旦改变达到了客户端,它们将更容易支持以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