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重点:拗相公是谁,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人的恶行讲述了哪些事儿?
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第八章节里,篇章开头就讲述“拗相公”王安石,我在想这本书不是写苏东坡的吗?怎么要花大量文字来写王安石呢?读过后才知道,原来王安石对苏东坡的一生颇有影响。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拗相公”呢?看看这些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就不难理解了。王安石在主张推行他的新政时,比较出名的,为世人痛恨的是青苗法、市易法,这两条最伤及百姓,伤及 国 家。按照中国政治哲学基础,也就是社会监督制度,一个好政府必然是“广开言路”,接受不同层次人民的监督,而坏政府则不然。显然,王安石当政时,皇帝是支持他的,可王安石由于性格缺陷,听不得忠言,也不愿承认错误,一味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的新法是适合当时朝廷发展的,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强国大业,他能言善道劝说皇帝决心将他的计划进行到底。
这位“拗相公”在决心实行新政后,不容任何方面有人反对,朋友方面或是敌人方面亦如此。在实行变法过程中,朝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朋党之争,一派当权,另一派退避。造成的后果使得朝廷损失惨重,因为神宗宠用王安石,所有反对新政持有异议者皆遭撤职、罢官。朝廷一些领导人物,如范仲淹、欧阳修都曾被贬谪,苏东坡兄弟二人以及司马光、韩琦等也牵连其中。
因为他的执拗,听不进去劝谏,王安石身边的小人吕惠卿出卖了他,并利用王安石的私信,离间皇帝和他,糊涂的皇帝当时为查证王安石的变法是否受百姓认可,竟然派两名太监去民间查访,而太监为讨好皇帝,用谎言蒙骗皇上,他们却不知这样的谎言是害了天下人。
虽然王安石的变法激进、极端,但有一点是好的,生活上他不纵情声色,也不贪污腐败,他所求是为太平繁荣,开疆拓土,只是变法内容太过理想,没有切实考虑到黎民百姓的苦,使得自己最终陷入孤立无援境地,众叛亲离。
第九章节“人的恶行”里讲述了因为王安石变法带来的不良后果。清除反对派后,朝廷平静了,死一般的沉寂。仁宗皇帝在位年间,许多名臣儒吏退隐。欧阳修、苏轼兄弟二人、张方平、司马光等相继退隐,由此我们知道当时的大臣们对朝廷的失望,当华山山崩、天遇旱灾,关于商税法的怨言传至宫里,皇帝终于决定罢相王安石,终止推行八种新法。
因为被吕惠卿控告,王安石责备自己的儿子,儿子王雱受气难抵恶疮折磨,救治无效死亡。至此,王安石受到严重打击,大彻大悟,厌倦朝政,随后辞官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