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5日,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立夏这个节气,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对待,称作“立夏节”。我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着许多源远流长的传统立夏习俗。
饯春
在江渐一带,立夏时,人们感慨春天的离去,于是备酒食享用,意为春光远去,是为饯春。吴藕汀《立夏》诗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迎夏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吃蛋
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具特色,最典型的就是要吃“立夏蛋”。立夏的前一天,很多人家就开始煮“立夏蛋”。一般是用茶叶或胡桃壳和鸡蛋一起煮,鸡蛋壳的颜色慢慢变红之后,就算煮好了。煮好的鸡蛋要趁热吃,倒上好酒,撒些细盐,酒香茶香蛋香,沁人心脾。在古人的心目中,只要立夏吃了蛋,就不会生那种热天难以治愈的病了。可见,立夏日吃蛋是祈祷夏日平安,表达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愿望。
吃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有立夏吃“光饼”的习俗。“光饼”是面粉加少许食盐烘烤而成的一种饼。福安、周宁等地的人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食之,蕉城、福鼎等地的人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夹上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食之。
吃乌米饭
江南农村立夏必吃乌米饭。这种米饭是将糯米浸入乌树叶烧制而成的,看起来又黑又糙,但吃起来却清香可口,意味深长,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膑。孙膑受庞涓迫害入狱后,一位好心的老狱卒用乌树叶浸拌糥米,煮成饭后捏成小团子,形状、颜色跟猪粪相似。孙膑在狱中披头散发,大吃这种“猪粪”。庞涓以为孙膑真的疯了,便放松了对他的看管,老狱卒趁机救出了孙膑。孙膑非常感激那位老狱卒,每到立夏,就要吃一顿乌米饭。人们钦佩孙膑的气节和才华,也在立夏时做乌米饭吃,此风俗便逐渐形成了。
吃面食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食用面食的习俗。北方多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拔节时期,为了祈求小麦丰收,北方人普遍制作面食。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花样众多,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又分甜、咸两种,甜面饼多加砂糖,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春卷是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肉丝等,再用面粉和蛋清粘住封口,放入油锅炸到微黄即可,趁热食用。
吃汤丸
在湖南长沙,立夏有吃汤丸的习俗。人们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汤丸食之,谓之曰“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思是吃了这种羹,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厌祟避蛇
云、贵一带,立夏时非常重视厌祟避蛇。据清乾隆元年的《云南通志》记载,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就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生态平衡了,人自然就会平安无事了。
穿牛鼻儿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只要拉着牛鼻子,再犟的牛也会乖乖跟你走。过去的农人,基本上是和牛相依为伴的,在广袤的平原大地上,流行着立夏穿牛鼻儿的习俗。这里有一个传说,说是天上有一头神牛,脾气特别犟,经常在天宫乱跑乱撞,甚至到处撒尿,众仙没有办法,就上奏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下旨给它的鼻子眼里穿孔,再戴上铁环,赶下天界,到人间帮助农人耕田种地。这一天,恰逢人间的立夏日,因此就有了立夏给牛穿鼻儿的习俗。最常见的是用一条粗麻绳套在牛的脖子上,再用一块黑布把牛的眼睛罩起来,牛看不到人们要干什么,便会安定下来。
尝新
立夏日,有些地方有“尝新”的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
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斗蛋
立夏日这天,有斗蛋的习俗。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zhù】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父母通过斗蛋来祈祷孩子无病无灾。立夏这天,家家户户会做清煮鸡蛋,放在丝网袋里,挂在孩子颈上。
孩子们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称人
立夏还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类似于春节期间“人日”的活动。秤人据说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蜀汉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修书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立夏饭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又称为“五色饭”。
虾面
福建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的祝愿。
七家粥
在浙江农村,立夏日有吃“七家粥”的习俗,这种粥也叫“七家茶”。这里所说的“七家”并非实指“七个家庭”,而是指多家。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脚骨笋
在江浙一带,立夏还有吃脚骨笋的食俗。就是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
吃软菜(君踏菜)
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立夏羹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忌坐门槛
在安徽、江苏一带,有立夏忌坐门槛的习俗。据道光十年《太湖县志》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槛,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上世纪30年代《宁国县志》也记载:“俗传立夏坐门槛,则一年精神不振。”
当然,不论做什么吃什么,都是一种情怀,都反映了人们祈求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的美好愿望。
不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肯定还有许多地方的习俗没有说到!
那么,立夏日,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留言区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