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日报发布消息称,河南省金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迄今为止该省最大、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位的大型金矿,探获金资源量208吨。该金矿潜在经济价值超过600亿元,预测找矿潜力可达金200~500吨、银5000吨,将成为河南省继小秦岭、外方山之后的又一重要黄金勘查基地。据悉,该新发现大型金矿由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地勘一院”)通过承担“桐柏县老湾金矿接替资源勘查”和“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普查”等项目探获。桐柏县老湾金矿找矿线索于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至今勘查活动已历经40多年,曾建成中型矿山,经开采资源一度面临枯竭。随后,有地勘单位3次在此开展工作,未能取得较大突破,很多专家认为找矿前景不佳。然而,地勘一院却在这样的勘查背景下,坚定信心,创新勘查,终获重大找矿突破,留下了勘查史上的千古佳话。
作为地勘工作者,本人一直关注有关矿产方面的新闻报道,但一般只做大致了解。然而,本人对这篇不足千字的报道却“情有独钟”,以致于细细品读多遍。只因第一遍阅读时,我就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一篇重大矿产发现的宣传报道,也是一段传奇找矿历程的精彩故事,还是一个危机矿山找矿的成功案例,更是一则创新找矿模式的宝贵经验,值得细细品味、认真思考。读后,本人产生了关于矿产勘查方面的些许思考,觉得有必要与广大地勘工作者分享,希望对今后地质矿产勘查有所帮助。本人承诺,本文无商业宣传目的,仅供读者参考交流。
地质找矿需要足够耐心
“桐柏县老湾金矿”获得找矿成功,是持续40多年、历经4次以上艰辛探索、反复探求和接续奋斗的结果,即使最后一次“出大成果”的勘查,持续时间也长达10年之久,其勘查过程之曲折和持久可见一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地质找矿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反复认识与实践,很难一蹴而就。在勘查过程中,很少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很多干扰因素、棘手问题,需要勘查单位和勘查人员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当我们今后在勘查过程中进展稍有不顺或者成果暂不理想时,不妨沉下心来,重温一下该金矿的勘查历程,或许会少一些心灰意冷和裹足不前,多一些坚定执着和持之以恒。
地质找矿切忌轻易否定
从报道可以看出,该矿区曾建成的中型矿山经开采枯竭后,经历了3次勘查,因未能取得较大突破被很多专家下了“找矿前景不佳”的结论。但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是一个资源量异常丰富、找矿潜力巨大的大型金矿。幸亏地勘一院没有受到前3次找矿结果和很多专家对该矿找矿前景结论的影响,才没有让这个巨大的宝库成为永远深埋于地下的秘密。由此可见,在没有彻底探明实事之前,地质找矿切忌轻易否定一个矿区的找矿前景,不能轻易做出“我们没找到”直接说成“此处没有矿”的草率判断,否则不仅贻笑大方,还可能误导后续勘查。在今后的勘查结论中,即使勘查未果,我们不妨换个说法,“在某一平面范围内、某一控制深度上、某一工程网度下暂时未探获”。总之不能以偏概全、以浅概深,从而做出轻易否定的结论。
地质找矿需要坚定信心
本次找矿突破的结果是喜人的,但历程却是艰辛和曲折的。危机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取得新发现的案例,在国内外勘查史上屡见不鲜。但一个中型矿山资源面临枯竭、经历3次勘查没有大的突破、再次勘查才获得储量200吨以上大型金矿的案例,却实属罕见。这次找矿之所以取得重大突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当属对地勘一院领导专家对桐柏县老湾一带勘查前景始终保持坚定信心。否则,很难有地勘单位能够在其他勘查单位3次勘查未果并作出找矿前景不佳的结论基础上坚持了10年的勘查。地勘工作,有时候需要一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坚定信心。
地质找矿需要调整方向
经过多年的持续开发,我国资源枯竭型危机矿山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有储量趋于枯竭,找矿潜力仍然较大。桐柏县老湾金矿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危机矿山“涅槃重生”、扩储增量的一个缩影,本次找矿突破不仅为该矿持续发展找到了正确途径,还为全国其他危机矿山继续勘查照亮了光明前景。
危机矿山一般位于已知含矿区带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深部和外围含矿可能性较大,非常值得进行进一步勘查。时至今日,露天矿和浅地表矿体已经几乎被勘查或开发殆尽,“攻深找盲”成为重要方向。因此,我们在找矿战略上不能犯“浅尝辄止”和“蜻蜓点水”的保守主义错误,有必要在已知矿点深部和外围进行深入探索,有时甚至需要在与已知矿点成矿条件相似地带进行有意义的找矿尝试,否则可能与重大找矿突破失之交臂。
地质找矿需要大胆创新
“桐柏县老湾金矿”勘查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创新,对本次找矿突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资源整合创新。本次找矿将矿区附近的7个矿权整合在一起,进行整装勘查,加强整体勘查,扩大了找矿范围,有利于整体分析。
其次,资金渠道创新。本次勘查吸引多方投资,成功实现省财政投入资金40%、老湾金矿企业资金40%、地勘单位资金20%,形成地质找矿联盟,分担了资金压力和风险。
再次,找矿理论创新。本次找矿通过加强地质分析,将“30千米长的老湾成矿带各孤立的矿床(点)确定为同一的成矿带”,提出了“老湾花岗岩体覆盖于龟山组地层之上,岩体下部赋存有金矿体”和“松扒断裂南侧龟山组赋存有金矿体、北侧赋存银矿体”的重要观点,并得到验证。找矿理论创新效果非常明显,有力指导了本次勘查的实施。
最后,探矿程序创新。本次探矿一改“由浅入深”的常规程序,首先选择深孔探矿,直接投入200余万元在上上河矿区打下矿区最深的1700米钻孔。结果,揭露4层金矿,控制矿体深度从以前的500米瞬间扩大至现在的1500米,极大拓展了找矿空间,大大增加了找矿信心。同时,科研团队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成矿新模式,使矿床规模成倍增加,为最终勘查突破提供了战略指导。
上述大胆创新无疑对本次取得重大找矿突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勘查工作中借鉴和发扬。
地质找矿需要正视风险
“桐柏县老湾金矿”经历了多次勘查,才获得重大突破,说明地质找矿存在风险,需要我们正视。据统计,地勘找矿成功率只有1%-2%左右;美国1955年至1982年间金属矿产投资回报率为58:1,智利1969年至1998年铜、金矿产勘查投资回报率达到130:1。可见,地质找矿是一项高风险、高投资、高收益的经济活动。舍不得金子弹,打不着金凤凰。我们不能因为畏惧风险而放弃尝试,否则就连一点成功的概率都没有了。毕竟从整体来看,地质找矿还是收益大于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