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慕容翰

      东晋与十六国并存的100多年史称“五胡乱华”,北方各民旋相互征战,再演变到南北朝,中华民族饱受300多年的蹂躏,匈奴,鲜卑,羯,羌,氏五胡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人民也承受着空前的磨难,民不聊生,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都难以形容各族人民的苦难,尸骸枕籍,血流成河,这些惊心怵目的词语,在阅读《资治通鉴》之中,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是啊,“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不过,“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其中最令我心仪的是巾帼英雄花木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凝练概括了战争的长久与残酷,有牺牲者的悲壮,有凯旋者的庆幸,从此花木兰成了妇女的楷模,男子的心仪。其实,如花木兰式的民族英雄不仅仅是汉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再说“可汗大点兵”,其中“可汗”,不也是花木兰所属鲜卑族君主(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称谓吗?所以,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我认为古代民族英雄不仅仅是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之类的汉族人。只要是忠于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国家忍辱负重都是民族英雄,都值得敬仰,何况不管哪个民族,都是华夏这个大家庭。

      今天我所要讴歌的是东晋十六国鲜卑族前燕的一位英雄。《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一心想光复的就是祖先建立的燕国,此时与南北朝建立的的燕国史称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占据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可谓盛极一时,风光无限,难怪慕容复以光复故国为毕生之宏愿。

      慕容翰,前燕宗室大臣,名将,勇武豪放,足智多谋,善骑射,膂力过人,深受其父慕容廆的赏识,常托付杀敌陷阵的重任。他不负厚望,南征北伐,所向披靡,威名远播,功勋卓著。

      当时鲜卑正属于草创阶段,强敌环伺,在东晋,高句丽,宇文部的夹缝中生存,芨芨可危。慕容廆接受汉文化,开始定居的农耕文明,所属境域安居乐业。慕容翰献良策率劲旅天兵忽降,大败宇文部,又率军讨伐高句丽凯旋。慕容翰虽为长子,又战功显赫能力极强,但其母出身卑贱,其异母同父的弟弟慕容皝被立为世子。他镇守辽东,安抚汉人,善待胡人、喜爱儒学,深得人心。慕容皝继位后,勇悍而谋略过人且人心所向的慕容翰受到妒忌。万不得已,和儿孑出奔鲜卑的段部。久仰大名的段部首领段辽十分宠爱,看重慕容翰。寄身他人篙下的慕容翰,虽受恩宠,却无不心系故国,在慕容族与段氏大战几乎全军覆没时,劝想乘胜穷追的段兰,以穷寇勿追劝戒,力挽故国灭亡的危机。当慕容皝和后赵联合攻讨伐段辽,可惜取段兰不听慕容翰劝告大败,段部穷途未路时,慕容翰北投宇文部。命运多舛的慕容翰又遭到宇文部首领宇文逸豆的猜忌,为求自保,慕荣翰“阳(佯)狂酣饮,或卧自便利(躺着大小便),或被(披)发歌呼,跪拜乞食。”宇文部人厌恶,唯恐躲之不及,因此来往自由,把宇文部“山川形便(势)”默记于心。

      慕容皝知道慕容翰并无叛乱之心,只为猜忌不得己出逃,“虽在他国,常潜(暗)为燕计”,就派商人王车到宇文部经商,借此观察慕容翰的初心。心有灵犀的慕容翰见到王车,捶胸颔首而已,于是慕容皝又让王车迎接他归来。慕容翰偷出名马,携两个儿子在路边取出王车提前埋藏的特制弓箭,上马逃归。得知消息的宇文逸豆派骁骑百馀追赶。慕容翰对追骑说“吾久客他国,既已上马,再无回去之理。我以往射技犹在,希望你们不要苦苦相逼,否则,自取死路”。不以为然的段氏骑兵穷追不舍,慕容翰心存怜悯“我久居你们国家。心存依恋之情,不想滥杀无辜。这样吧,你们离开我一百步把刀树立起来,让我用箭射击,如一发便中,你们可回,如不中,你们可前来抓我。”追来的骑兵解下佩刀,被射来的一箭正中刀环,惶恐四散

      慕容皝的前燕,近以邻邦高句丽为患,远以宇文部为忧。先进攻高句丽,怕宇文部趁虚而入,少留军队,不足以防守,多留兵力,又难攻克高句丽,正当慕容皝左右为难时,慕容翰冷静分析宇文部相对保守,不会远方来袭,务须瞻前顾后,全力攻击高句丽,尔后再收拾宇文部不晚。慕容翰一席话,慕容皝深以为然,并任命慕容翰为前锋将军。

      通往高句丽的两条路,南道地险路狭,北道地形平阔。慕容翰力阻众将要走北道的想法,因为高句丽也会重北而轻南,如出其不意,奇兵忽降南道,攻占高句丽都城易如反掌。于是慕容皝派偏师由北道进发,布置疑兵迷惑敌人,掩护南道主力。果然高句丽国王派主力在北道迎战,以羸弱士兵守南道。慕容翰一马当先,势如破竹,乘胜占领高句丽都城,国王独骑逃窜,燕国完胜凯旋。不久,燕国前锋将军慕容翰攻打宇文部主力,完胜,宇文部全军覆没,主将独自幸免。不久,慕容翰再次为前锋将军攻打宇文部,敌军将涉夜勇冠三军,名声大噪,慕容皝心怯命令慕容翰避让。慕容翰不以为然,认为涉夜不过匹夫之勇,徒有虚名,再说宇文部倾全国主力,仰仗涉夜一人,如果战取他,就见打中他的七寸,杀掉涉夜,敌则不战自溃。慕容翰义无反顾身先士卒策马冲击敌阵,涉夜人头落地,果然宇文部不战自溃,燕军乘胜追击,宇文部国王出逃死于漠北,燕国扩土一千多里,更加壮大起来。

      “狡免死,猎狗烹,敌国灭,谋臣灭”,慕容翰也躲不过这一刼。慕容翰在与宇文部作战中,被流矢所伤,长期卧病养伤,待伤情有所好转,在家中试着骑马。《资治通鉴》记载“燕王皝虽藉(依仗)翰勇略,然心中忌之”,功高振主的慕容翰成了燕王的眼中钉,派人监视慕容翰,于是一桩莫须有的罪名,一道赐死的敕旨,一盅要命的毒药,不期而至。慕容翰长叹一声“当初出奔而又返回,算是多活了几天。想我不自量力,还想为国征战,荡平天下,统一宇内。而今此志不遂,没有遗恨,命矣夫’”司马光老先生写到此时,不禁为壮志未酬,含恨而死的慕容翰落下一滴老泪。

    临死之前,不是怨恨无辜杀害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慕容皝,而是壮志未酬的遗恨,这博大的胸怀难道不是英雄吗?被迫逃离他国没有苟且偷生,而是把其山川地形铭记于心,以畚他日之用;段部将领误判敌情,苦苦相劝,力挽其亡国,报答寄养之恩;敌骑追杀,心存依恋,不忍滥杀无辜,一招刀环中矢,让敌骑自相溃逃,集儒家倡导的“忠信义勇”于一身,难道不是英雄吗?为自己的民族忍辱负重,不计个恩怨,难道不是民族英雄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