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呵护|第七章(B)方强:祈盼中国医疗非商业化运作

方强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方强,是浙江省危重病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与他交谈,能深刻感受这位仁医对lCU的执着追求和对危重病患者之诚挚友善。

方强介绍说:我属猴,1956年出生在一个中等干部家庭,父亲在省委工作,应该说家庭条件可以。但是上学三年级碰到文革,后面这段时间没有正规的学习过,对于我个人算是最遗憾的事情。1975年我插队落户去了,到农村呆了3年。从杭州去农村要6个小时车程。那儿是个盐碱地,农民很苦的,全部住草房,饭都吃不饱。

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读了5年书,毕业就留在了附属医院。最早是内科,我做了6年内科医生。内科两个病区,一个病区40张床,80张床,分成几个专业组,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在内科做心血管,做观察动脉造影什么的,80年代末期有新的技术引进,开始有心电监护的东西。我们医院与美国货币基金会签了个监护项目协议,院里抽调了5个年轻医生组团队,派到美国麻省总医院去学习。5人团队里有我,我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做ICU。

当时全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ICU,即使协和医院有几张床,叫监护室。后来专门成立科,就是陈德昌教授主持的“加强医疗科”。我记得宁波二院也有一张床,有专门用来抢救病人,其实这个也是ICU的雏形。如果要写中国的重症医学,可能要把最早做三衰治疗天津医生王津达(已去世),他最早创办一本杂志就叫《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中西医结合,他在文革期间已经开始做三衰五衰的治疗了,虽然他的理论基础还不是重症医学的理论基础,但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实践。协和的陈老先生原来是做外科,他法国留学把ICU理念带了回来。

我们医院让我总结30年经验,我说我们真的生在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不可能去上大学,也不可能从事ICU专业国家,如果说的国家没有很好的发展,没有经费的支持,中国ICU不可能有今天这种局面。

ICU的发展从技术上讲,我们跟美国没什么区别。从人才培养上讲,比美国还先进。因为中国诞生了这个专业,国家承认这个专业,卫生部也很重视,其他国家都不承认,美国医学会没把重症医学纳入它的专科。从人才培养上,它国都不如中国,中国ICU有自己专科医生的培养计划,有硕士、博士。

国家实力强,医院发展了,大的医院现在都是区域医疗中心,北京是发展最好的。浙江、江苏是经济好,医院发展也好。ICU专业的发展跟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相联,老百姓日子好过了,生活条件好了,保命的需求也就旺盛。

  当年的非典、汶川大地震两大事件,lCU发挥的作用已人所共知。

2013年我们浙江发生禽流感疫情,把重症医学推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禽流感来势很凶,浙江省是重灾区,死亡率超过70%。我记得去北京开会时,卫生部副部长就强调不能再死人了。浙江省把所有的禽流感病人靠集中在我们这边,由李兰娟院士挂帅,集中了200名医生,400名护士,专门将9号楼空出来。收了140个病人。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用上了人工心肺支持系统。在SARS的时候是用呼吸机哩,没有人工心肺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当时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当我做第二例的时候,卫生部就表扬我们了。做到后来,我13个病人同时做,这在国际上恐怕都绝无仅有。这次事件让中国的学术界走向世界,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我们关于禽流感的论文,影响分数当年是53点几分,是很高的科技成就,后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特别奖。一个公共卫生事件获科技进步特殊奖,绝无仅有。

近年的一个事件,就是昆山爆炸。现场很惨烈,死了不少,大面积烧伤的人很多。这时,ICU的作用又凸显出来,参与救援使死亡率大大降低。政府调集了京沪苏浙鄂赣大牌医生,组成邱海波为组长的专家组,尽最大努力降低死亡率。ICU医生去了,效果很明显,这就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改善民众对这个事件的抱怨态度,政治意义很大。绝大部分老百姓还不知道ICU到底咋回事,认为ICU是医院骗钱的最后一个手段,老百姓说我们死都要死了,你再来收一笔钱,每天还那么贵。

说实话,我们基础教学还不好,很多医院的ICU发展不平衡。很多医院医院的员工都在为奖金忙碌,这个很悲哀。老百姓看在眼里,说病人也没有给我救活,以前收了很多钱,最后又收了很多钱,为什么?这需要我们回答。

卫生部的司长带来20几个媒体来杭州,张罗成立华东区域医疗中心,牌子就挂在我们医院。我们医院因为有感染科,有院士,建一个综合性的医疗中心,以专业为主分三大块:所有的器官移植作为一个专业,第二个是我们重症医学,第三个是血液科。我ICU是卫生部的重临床重点专科,给的经费是1.5个亿,又拿到区域医疗中心1.5个亿。加上政府配套,总共有6个亿。钱多了,对我这个学科发展当然是好事,可以搞两个5年规划哩。可以搞人才引进,可以单独建个ICU大楼。

现在的理念是讲大专科,比如说移植科:心脏移植,肺移植,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等都包括在里面,突破了原来的系统了。比如说我们附属二院,建了一个临床血液中心,他的科室叫创伤医学,把烧伤、交通事故伤和急诊科、骨科、外科都包括在里面,把学科的界限打破了。原来这种拓展以器官为界限,现在以服务为界限,这是新概念。

按西医的理念,疾病分急性或慢性。一个固有的疾病,或者是一个发展比较缓慢的疾病,叫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1/3自己会好,人体有自愈能力。慢性病,不管你怎么治,它也不会好起来,只能控制症状,所以大部分慢性病是控制疼痛,或者是解决临床症状。象车祸这种,只要通过一定时间治疗,自己就会好,最多就留下点后遗症。像骨折了,它自己会长好,你不治它自己也会长好。但是ICU收的是急性脏器功能衰竭,就是要帮人渡过劫难。

现在中国的医疗最大的问题是商业化,医疗体系是一个商业体系,不是一个服务体系。为此我得罪了很多药商,比如说麻药,同样是镇痛,吗啡两块钱一支,瑞芬太尼要40块钱。用两块钱打进去病人不疼,我觉得就行了,不必用瑞芬太尼。又没有被我用力吸,我只要十几块就够了。我要为病人的口袋着想,不考虑用贵药是不是得罪商人了?但很遗憾,大部分医生还是喜欢用价贵的药。按我拟定的镇痛镇静治疗方案,病人一天的费用,可以给省2000块钱。

    说起来也许没人信,我这样资历的专家,日子过得没别人潇洒。县医院的主任出去,如今都有人陪着,我是经常没人赔的,下高铁打的我自己付钱,我也从来不跟别人提这种要求。说句实话,商业不待见我,领导也不待见我,我靠自身素质和业多实力,坚持着自己的价值取向,10多年坚持下来,我感觉到没人陪是一种光荣。有一次乘飞机开会,很多医生坐的都是头等舱,我坐经济舱。我年纪比他们大,学术地位比他们高,职称也比他们都高好多,为什么会这样:你有没有被卖,人家被卖了,区别在这儿。他们感觉到很舒服,我认为很不齿。总的来讲,政府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都应花在专业上,最终是为病人服务。

而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省一级的医疗中心,ICU的费用大概是一天8000块钱左右,是什么概念?是一般普通劳动者3个月的收入。如果是有医保的病人大概能报百分之八九十,如果是农保大概只报一半。如果没有医保,这个全部要自己掏。根本问题是什么,一般的医生不认识ICU,他认为病人要死之前都要到ICU。医院领导也会说人都要死,应该进ICU。英国美国现在相对比较开明,他们认为人的死亡也是需要服务的,考究怎么样的死是最好。我们中国人不敢提这种问题,最怕讲你见死不救。比如说人总要死的,大家都认。但是能不能避免死亡?很多记者来采访我,说方主任你们了不起,救了很多病人,我说:我没救成,我只是把不该死的人摘出来了。该死的病人都死了,有一些本不该死的人,把他往后挪一挪,你在排队,你还得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说的比较准确。人就这么回事,不是我决定他能不能活,但是我不救他,他可能要提前死,我得救他。其实本质上他死不死应该有很多原因,自身的原因,医疗的原因,药物的原因等等,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不该死的病人救回来。

从另一个层面讲,在ICU不一定使病人获益。我们很多病人不获益,但活着的人是获益者。比如说很多老干部,他多活一天,就有一天的待遇,有一天价值。比如他家人说,我要他活过这个月底,活到这个月底就有2万块钱。有这种医疗服务,他家人享受得很好,他不需要请人照料,放在这里不需要保姆,比自己去管理要便宜的多。

但是医院需要什么?需要有一批这样的病人,为什么?他医保支付医院就有利润。这是个矛盾:一方面资源紧张,急诊有手术,忙下过来,有些病人进不去,ICU就给收了,但到这里又出不去,病人不出去。台湾健保局规定两礼拜,两个礼拜以后,你所有的费用都要要自理。

浙江省有个特点,医院很小,ICU都弄得很大。有的乡镇里面都有ICU,民办的规模更大。有一个爱德医院,只要可以报销的病人它都收,它医疗成本很低,请些年轻的医生,工资很低。 他开张的时候20张床,后来40多张床,它弄ICU就是为赚钱。有的病人一住就是3年,每天3000块钱,3年医保要付多少钱啊?

你说一个农村的人要到杭州来看病,没有一天时间他都摸不到门。即使摸对了门,他也感受不到这医院这生有什么温暖。医院像商场,车水马龙,一般的老百姓感觉到无助。那么现行体制下医生的态度,可想而知。让他装个一两天好人可以,时间长了他做不到。我也经常跟下面的人讲,你们面对病人态度要好,但是他怎么个好法?他每天有那么高强度的工作压着他,他也好不起来。

    大部分医生把看病当成一种流程。比如就一个普通感冒到医院里去,首先是抽血要你化验,现在花几千块钱的大有人在。其实感冒药都不用吃,在英国如果是小孩子感冒你给他开药,是一种违法行为。

我对自己的这一生的职业,虽然选择是被动的,现在回过头来想,我选择这个ICU还是很幸运。第一,我做了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第二,这个职业给我的回报,不敢说很好,也算是佼佼者。我现在没什么遗憾,该有的都有,没有什么抱怨。

在这个职业里,因为我做ICU早,受到大家尊重,取得成绩也相对容易。我夫人也是个医生,是个很有成就的医生,在邵逸夫医院。感觉到日子过得太快,就要退休了,也该享受其它的生活了。我有很多很多生活没享受过,就是天天在医院,我夫人也是这样,她比我还忙。我家里也没人烧饭,到星期天才有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

小朋友采访老爷爷

你看我这儿有个红领巾,不是我孙子们的,是我救过的一个病人的孙子,他给我的。暑期活动,小家伙要来采访我。说起来蛮有意思:孙子这一家,与我有20多年的交往。大概是25年以前,她家的一个儿子辈出车祸,我给救过来了,后来他家里的老人,我也救过好几次,三代人跟我关系都很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48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867评论 0 2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27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489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