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笔记:投资中的需求与供给
投资不只是买卖股票那么简单,今天就思考一些远离股票的问题。梳理一下需求与供给的相关思路。你只有把相对抽象的东西想清楚了,你的具体行为才能找到明确的方向。具体与抽象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没有具体,我们就无法完成抽象;而没有抽象,我们也无法更加清晰的看懂具体。总之我们要想做好一些事情,就必须要有更多的思考。思考是我们的认知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了清晰的认知,在我们的脑袋里构建一个可以进行思考加工的客观世界的映像,我们才能更好的对我们所处的世界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提到需求与供给,好像主要就是为了挣钱。因为要挣钱所以才会跟投资搭上关系。但需求与供给更像是我们这个社会运行的一种逻辑。有了需求,产生了供给,这个社会才能运转起来。而挣钱,只是这个社会运转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是说他只是驱动人做事的一个动力。再或是他只是人性在社会活动中的一种体现。
投资是为了挣钱,你要想挣钱就需要为他人提供价值。一是根据他人的需求提供供给;再有就是为他人提供潜在可能的供给。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有当一个东西放到你眼前,并让你看到他的用处时,你才有可能意识到你需要他。我们除了最基本都生存需要,还有太多的社会性需求。这些需求并不是生理上的必须,我们没有就无法生存。而是当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存在,要想更好的融入社会的需求。简单说就像,我们没有汽车一样可以活的很好。但为啥大家都还要买车呢,而是还是越买越好。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摆脱社会对我们的束缚。社会会给你各种无形的压力,让你按照社会的需求去做事。
我们个体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部分,虽然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具体的人构成,但当社会这个系统形成,他就会对构成他的个体形成约束。就像我一直认同的一个观点,一个事物一旦形成,他必然会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行。我们与社会是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谁都无法完全的控制对方。这好像就有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当子女一旦成熟,甚至是只要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后。父母就无法完全的控制他们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只能是相互影响与制约。
不是说一定先有需求,再有供给。也可能是现有的供给,然后大家才意识到我们需要他。也可能是我们一直认为的刚需,其实也只是一种伪需求。需求与供给更像是一种相互的逻辑关系。当人类的基本生存不再是问题,那么需求与供给就像是一种相互关系的构建。或是说,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执着于物质,而是要转向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虽然我们现在还离不开物质作为基础,但更多,和更高级的需求,他就是精神性质的。就比如我们买更好的房子,车子。他们早已满足的不是基本功能上的需要,而是精神上的一种需求。
物质极大的丰富,你要在想让自己的东西让人喜欢,那么就必须赋予他精神的属性。就像那些奢侈品,他买的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个故事,一种观念,一种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生活方式。同样我们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精神需求,就像我喜欢的小米和雷军。他构建的不就是一个系统吗?小米的产品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产品了,他更像是在构建一种生活。一种普通人能企及的,还能让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太多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当你走进了小米之家后,你就会发现,只要你的钱够,你么你需要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再回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也是前两天我思考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很多小买卖越来越不好干了。小区周围的很多门市房都出现了空置。为什么会这样,这也是一种需求与供给逻辑的改变。社会发展了,人们的需求,或是供给都改变了。如果你还是按照原有的逻辑去做。那么最终就只能是失败,被淘汰。其实这就有点像诺基亚,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你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做的很好,但有了新的供给,你的需求一下子就消失了。有谁会放着更好的东西不用,而用那个不好的呢?
还是说,现在的物质极大的丰富了。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精神属性的东西。当你无法提供精神上的需求,那么你就必定将被淘汰。还是说具体的现象,周围关门的更多都是餐饮。为什么会这么多餐饮行业干不下去?是人们不需要吃饭了吗?好像不是吧。吃饭本身就是一个刚需。只要人还是碳基生命,或是说只要我们还需要能量摄入。就算我们变成硅基生命,一样需要能量。需要能量你就需要摄入。不吃饭也还是需要吃其他的东西。或是加油,或是充电,或是晒太阳。
太多餐饮的关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是干餐饮的,但我知道,肯定是不挣钱。如果挣钱谁还会不干呢?那么按照这个逻辑继续向下思考。为什么不赚钱呢?没有人进来消费啊。不说菜品的好坏,只单纯的从供求关系上来说。一个可能就是,供给太多,而需求有限。所以也就导致了太多的餐饮做不下去。那还要问,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餐饮做的很好。还是拿我们小区门口的饭店来说,有倒闭的,有门可罗雀的,也有需要每天需要排队才能吃上的。总之我是搞不懂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家我也都去过,我也没吃出大家有什么区别。单从菜品上来说,无法说明倒闭的原因。更多可能还是个人的经营方式和营销吧。就是我上面提到过的附着在物质上的精神部分。比如说你有一个好看的老板娘。
需求与供给他是一种逻辑关系,说到逻辑关系,他就不只是物质需求了。我吃啥这里面有个人的喜好,但同样的东西,一样还是会有很多的选择。那我一定会选择那个可以给我提供更多需要的产品喽。同样是烤串,一个是油腻大叔,一个是中年少妇,当然都会有各自的消费群体。但你要是有点特色,或是能至少提供一些附加的精神满足,你就一定要比那个没有特点的好。这样说好像我有些猥琐,但人性真的就是这样。如果一个正常人看到美得东西,不多看几眼才不正常。
继续说这个供给与需求的逻辑关系。当关系改变,我们就需要跟着改变。甚至是说,我们要提前改变。去发现或是创造新的供给。而不是被迫等着需求消失后,再去寻求改变。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创新的原因。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提供出新的供给。在现有的供给之下,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太多东西。或是说按照现在的供需逻辑,我们都已经不在需要新东西。如果只靠正常的新旧更替,具体就是,如果只靠等一个东西完全坏了再换,我们的经济是不可能再有高速发展的。你只有有了新东西的出现,大家有了新的需求。才能带来一次新的,大的发展机会。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的一本书。书中就讲到,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动力是不同。首先是生产要素的解放,从物的方面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可以带来一次快速发展;再次就是制度的改革或是创新,从管理和人的方面再带来一次发展;当人和物的潜力都释放尽了,就需要从科技的角度去释放动力了。也就是需要有科技上的创新,提供新的供给。打破原有的供需逻辑。有了汽车,马车的那套逻辑就全淘汰了。但是作为交通工具,他们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但也就是一种替代,带来了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当然也带来了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
再回到投资,我们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也要去思考这种供需的逻辑关系。需要给未来多一些关注。因为越是在不确定性存在的时候,你才有更大的收益可能。不要只看眼前,因为眼前看似正确的东西,很可能因为一个逻辑的改变就完全被淘汰。
又是相对松散和混乱的一段思考。但也只有不断地这样思考,才能让我把思路梳理清楚。我的思考就是在建立一个个的节点,或是概念。就比如我今天想到的供需的逻辑关系。当我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后,我的思考就可以以她为锚点而展开。通过我的思考,让我在一个相对混乱的问题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可以让我之后的思考更加的方便顺畅。而我的这些日常思考,就是在创造这些思考的切入点,创造一些概念。还是感觉有些问题没有想到,那就放到明天或以后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