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日更106天了,时间好快,没想到自己坚持下来了。写写日常,偶尔编个故事,嫣然把简书当成了自己的日记本。
从刚开始写的东西无人问津,到现在有一群热爱文字的文友陪伴,互相鼓励共同前行,感觉找到了组织。
我是个爱看书的人,却不擅长写东西,上小学那会语文老师很不待见我的作文,经常拿我当典范,反面的。原因在哪我也在琢磨,也可能是因为一篇日记,我写到在集市偶遇班主任,她提着篮子在买菜,本来是想夸奖老师勤劳朴实,可能让她理解错了。对,应该就是因为这事造成误解吧,从那以后就处处针对我,即使感觉写得不错的作文,拿到成绩也是及格,还会赠送我几个字的批注“哪抄的”。
咱是个尊师重道的人,十多年的上学历程,不管是教过我的老师,还是偶尔代课的老师,毕业多年再见,都会很尊敬去打招呼,教师是应当被尊重的,唯独她,让我幼小的心灵蒙受阴影,我也不待见她。她没做到为人师表,也不配得到尊师重道的待遇。
初中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严厉又慈爱,我会用心写每篇作文,开始看故事书,写读书笔记,可作文依然写不好,自己短板在哪心里清楚。
高中选择理科,终于脱离开死记硬背,与逻辑相伴,感觉自己得到拯救。不过看书的习惯却保留至今,闻着纸张的味道,都会让我感觉好香!
结婚生子后,又开始写起日记,重新面对文字感觉那么陌生,不过就是想写点东西,把孩子的一切记录下来,把初为人父的一切记录下来。写了两本,现在拿出来再看,面对自己写的东西内心煎熬,写的这是什么啊,字迹潦草,文笔不通顺。不过还是依然保存着,因为里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有时会把这些本子当成宝贝,不让媳妇触碰,它们也像我的孩子,也许当孩子长大结婚那天,交个他们,应该也算是不错的礼物吧,如果能看懂我的狂草的话。
疫情让人百无聊赖,无处安放的心想找个安静的树洞藏起来,清净清净,想起注册两年的简书,开始日更。有人形容,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一个树洞,把烦心事放进去,让烦恼重归自然,释放掉。把开心快乐也放进去,珍藏起来,不开心的时候翻找出来,慰籍心灵。我发现我找到了自己的树洞。
创作你的创作,多么亲民又友爱的标语。这里写故事小说可以,这里写日常可以,把愉快和不愉快通通写进去也可以,它很包容。它是我的树洞,也像时光宝盒。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去,挖个坑深埋,到了思念的日子就挖出来,重温一下记忆,再埋好。
然后,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