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峻锋分享20241116
朱姓的起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来源:
1.源自上古炎帝朱襄氏:
时间:距今5000年以上。起源:根据《吕氏春秋》的记载,朱襄氏是上古时期的天子炎帝的别称,因治理天下有功,发明了五弦瑟以调和阴阳。发展:有三任炎帝朱襄氏建都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县)并葬于此,其后代以朱为姓,成为朱姓最早的一个分支。源自尧帝儿子丹朱的祁姓朱氏:
时间:距今4300年左右。起源:尧帝的儿子丹朱(伊祁源明),最初封地在丹(今山西临汾市浮山县),后来舜继位后,将其改封到刘(今河北唐县),其后代以朱为姓。发展:这一支朱姓真正兴旺是从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开始的,因为出了个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使朱姓得以广泛传播。
源自周朝诸侯邾国的曹姓朱氏:
时间:
距今2400年左右。起源: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黄帝的第四代孙老童有两个儿子,其中陆终的第六个儿子曹安是曹姓的始祖。曹安的后代曹挟在周朝初期被封在邾(今山东邹城市),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去掉耳旁,改姓朱。
源自宋国公子朱的子姓朱氏:时间:距今2300多年。起源: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其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其他来源:朱姓也包含一些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和元朝时期的蒙古族在汉化改革或政策推行中改为朱姓。明朝建立后,也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的情况。综上所述,朱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起源历史悠久,涵盖了上古时期、先秦、周朝、宋朝等多个历史阶段,并因各种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支系。
朱姓的分布迁徙历史可归纳如下:一、起源与发展朱姓的起源有多重来源,包括源自上古炎帝朱襄氏、尧帝儿子丹朱的祁姓朱氏、周朝诸侯邾国的曹姓朱氏、宋国公子朱的子姓朱氏等。这些起源赋予了朱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二、分布与迁徙早期分布: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的主要地区,如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标志着朱姓向南方的初步迁徙。迁徙与繁衍:
东晋时期,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为朱姓在江西的繁衍奠定了基础。宋朝时期,朱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等地,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50%。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使得朱姓迅速向全国发展。明朝末,朱姓进入了台湾地区。近代与现代的分布:朱姓在全国的分布仍然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江浙皖地区,是这些地区中具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朱姓也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形成多个朱姓人口聚集区。随着历史的演变和人口的迁移,朱姓也传播到了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数字与信息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浙皖地区中极有影响。朱姓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3%,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个,总人口大约在1500余万。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四、总结。
朱姓的分布迁徙历史丰富而复杂,其起源多元,发展脉络清晰。从早期的北方繁衍,到后来的南方迁徙和繁衍,再到现代的全球分布,朱姓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朱姓名人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在中国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所以是:两朝天子,一代圣人
朱姓名人在中国历史上众多且影响深远,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朱姓名人及其成就:
朱买臣(约公元前174年-前115年):籍贯:吴县(今苏州)。成就:家贫好学,卖薪自给,后因其才学被汉武帝赏识,任为中大夫,并因功出任会稽太守,列于九卿。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成就:明朝开国皇帝,字国瑞,原名重八,后改名兴宗。他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是明朝的奠基人和开国皇帝。
朱熹(1130年-1200年):
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自清(1898年-1948年):成就: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朱德(1886年-1976年):成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熹(1130年-1200年):再次提及是因为朱熹在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朱耷(1626年-约1705年):成就: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他的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朱姓名人,实际上朱姓在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他们在政治、文化、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朱姓在中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姓氏。
追随自己的家族的这一支系,博白朱氏,一、博白朱姓人口多,分布于全县18个乡镇,58个行政村、297个自然村。占全玉林朱姓人口约八成。尤以沙河、旺茂、东平三镇为盛,博白朱姓也为博白十大姓之一(刘、李、朱、陈、冯、庞、秦、张、梁、王)
二、博白朱姓家族名人辈出, 文风之盛。博白地区素有读书考试“朱王李”之说 与“一门三进士,十子九登科”之说所谓“一门三代连进士”,是指清代嘉庆、道光、同治三朝,博白县朱德璲、朱允惇、朱锡祺祖孙三代连中进士。而“一母十子九登科”,指的是朱熹第23代孙、博白松旺镇茂山村朱衍信的10个儿子中,有9个参加科举考试做了官:黎平知府朱宗杰、八品职朱宗光、贵州普安同知朱宗祯、贵州永从知县朱宗琏、通奉大夫朱宗腾、福建布政司朱宗耀、五品衔的奉政大夫朱宗雍,庠生朱宗灿、朱宗瑚。
博白朱姓近现代名人朱玉仙/博白松旺镇人/清代著名女诗人朱锡祺/松旺镇人/清代同治任直隶知州朱锡晃/沙河镇人/广西省(民国)电报管理局局长朱光义/沙河镇人/革命烈士朱锡昂/博白沙河镇人/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为珍/博白松旺镇人/抗日爱国名将朱光/博白松旺镇人/广东省副省长朱为流/博白沙河镇人/人民解放出版社副社长朱紫朝/旺茂镇人/粤军第一师副官。
我们博白朱姓,传承朱子家风,个人觉得,其中四个重点为:
读书齐家之本
循理保家之本
和顺起家之本
勤俭持家之本
这是朱熹老祖给我们的智慧,我们还有朱文公家训,都是给我们最好的传家之宝,其中
有一件比较值得称赞的事,2004年开启成立的朱熹奖学会,跳出了姓氏的狭隘,除了奖励助学金给朱姓学子,每年都会对博白其它姓氏的优秀学子也进行奖励。得到博白各姓氏的敬佩与赞扬,并在博白当地激发了助学、兴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也利于博白教育的发展。时至今日博白学子仍然人才济济,截止2024年,筹集资金1200多万,奖励优秀学子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