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伦敦:作家、记者、远洋水手、探险家
他生于美国旧金山,17岁登船捕鲸;20岁考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次年加入淘金大潮前往阿拉斯加;28岁赴远东采访日俄战争;30岁自建船只环球旅行;40岁卒于自己的农场
杰克笔下的长毛狗巴克:4岁之前生活在米勒法官官邸,之后被拐卖,成为出色的阿拉斯加雪橇狗并成为头领狗,遇到了生命中的挚爱主人桑顿;7岁回归荒野成为狼王
杰克和巴克如此相像,都完美诠释了生命本就应该是由自己创建主旋律的,虽然有那么多身不由己。
杰克出身于一个美国破产农民家庭,他没有童年,11岁就开始出门打工谋生,做过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的童工,就是这样一个摆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中也是最底层的少年,没有被没眼看的生活压垮,他坚持着自己的节奏,上捕鲸船,加入淘金大军,无不是顶风冒雪的行当。
而他心里接收得到的,不时喘不过气的压力,而是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
有的人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却只品尝了苦难,杰克则让这些苦难在自己的心里发酵、升华,直到凝结出美丽的结晶。他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150篇短篇小时,19部长篇小时,以及大量的文学报告集等作品,主要倾诉的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而巴克,作为他最著名小说的主角,则完全演绎了杰克如赤子一般的生命观。
巴克深刻的理解棍棒法则并奉为信条,所以他尽心尽力的做好一只把看家护院当作自己职责的宠物狗,把卖力拉雪橇和带领好雪橇狗团队为自己的天职的雪橇狗,尽管每天工作到筋疲力尽。
但对于他的最后一个主人桑顿深沉的、全心投入的爱则赋予巴克从属于本性的最高级体验,同时也牵绊着巴克不能完全脱离人类社会,桑顿是把他从不靠谱的哈尔一家解救出来的救命恩人。
巴克对于桑顿设定了自己的职责就是守护,以自己的生命来守护,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观察桑顿,从各个角度凝望桑顿。这让我联想到了最爱做的对于街上的情侣们的观察,有的情侣虽然动作亲昵,但却明显缺少眼神的互换和对接。
也就是说,如果对方心里有你,那他一定也会眼里有你,进而会观察你,以你的快乐为快乐,那是一种天然的、生命的坚守。
这是对自己的自信,不于依赖于别人的确定。
杰克一如巴克,虽生于数不清的羁绊,却活出了自己的生命质量。
自问你我呢?有没有在把控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