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僧图》传为刘松年所作,画中描绘了一名醉酒的僧人在松下挥毫书写的情景。
说起这幅画,首先要提起的。就是“草圣”怀素了。
怀素是唐朝人,十岁出家。
出于对书法的热爱,他在修行之余苦练书法,其中比较有名的事情就是他用芭蕉叶代替纸张来写字。
三十岁时,他觉得自己“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于是离开寺院四处游历,遍访名师,先后受到了张旭弟子邬彤、书法家颜真卿等人的悉心指点,终成草书大家。
怀素曾写过一首诗:
题张僧繇《醉僧图》
人人送酒不曾沽,
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
真堪画入醉僧图。
张僧繇是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看来他画过一幅《醉僧图》。
诗中的“草圣”一般认为指的是唐朝书法家张旭。
张旭常在醉酒后大喊大叫,甚至用头蘸着墨汁写字。
可能这样性情的人才能得狂草精髓吧。
不过张旭并不是僧人,而是一位官员,职业不高的官员。
今天所讲的,这幅托名刘松年的《醉僧图》,画的应是怀素本人。
《醉僧图》是一幅立轴,先从下方开始。
画作的下方是一堆石块。
这些石块皴笔较为细密。
石块在画中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
它的形态、质感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
石块上写:
“嘉定庚午刘松年画”
“嘉定庚午”指的是宋宁宗在位第17年,即公元1210年,当时刘松年已是老年。
怀素坐在松下的一个石座上,正在挥毫书写。
他的左肩裸露在外,石座旁还放着不知是披风还是铺在石座上的垫子。
看来喝酒到醉的程度感觉是很热的。
只见他眯着眼睛,张着嘴吧,正所谓“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左右两侧各有一书童,一人研磨一人持纸,衣着整齐、态度恭敬,反衬出怀素自由不羁的狂放个性。
身旁的古松枝干虬曲,松针繁密。一老藤缠绕而上。
一个断裂的树干上还挂着一个酒葫芦。
画面右上方题写着怀素的那首《题张僧繇〈醉僧图〉》。
诗的左下角还有一鉴赏跋:
长松之下坐颓仙,
草圣挥看落纸烟。
生面别开神髄合,
石渠联璧有龙眠。
其实不用看别的,光是能把鉴赏跋写在这个位置的,恐怕只有乾隆皇帝了吧。
《醉僧图》,绢本淡设色,纵95.8cm,横47.8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