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吴又可》下卷诗解16论阳证似阴

《温疫论吴又可》下卷诗解16论阳证似阴

题文诗:

阳厥热盛,手足厥冷,冷过肘膝,甚至手足,

指甲青黑,剧则遍身,冰冷如石,血凝紫片,

六脉无力,脉微欲绝,以上脉证,悉见纯阴,

犹为阳证.及审内证,气喷如火,龈烂口臭,

烦渴谵语,口燥舌干,舌苔黄黑,或生芒刺,

心腹痞满,小腹疼痛,小便赤色,涓滴作痛,

大便燥结,大肠胶闭,协热下利,热结旁流,

其内三焦,悉见阳证,所以阳厥.粗工不察,

内多下证,但见表证,脉体纯阴,误投温剂,

祸不旋踵.阳证似阴,温疫伤寒,通而有之;

温疫之行,阳证似阴,始由膜原,以渐传里,

先几日热,以后四逆,手足不温;伤寒之行,

阳证似阴,其始必由,阳经发热,脉浮而数,

邪气自外,渐次传里,里气壅闭,脉体方沉,

四肢厥逆,盖非一日.其真阴者,始则恶寒,

而不发热,其脉沉细,当即四逆,急投附子,

四逆回阳,二日三日,失治即死.捷要辨法,

阳证似阴,外寒内热,小便血赤;阴证似阳,

​格阳之证,上热下寒,小便清白,万不失一.

16、论阳证似阴

凡阳厥,手足厥冷,或冷过肘膝,甚至手足指甲皆青黑,剧则遍身冰冷如石,血凝青紫成片,或六脉无力,或脉微欲绝,以上脉证,悉见纯阴,犹以为阳证何也?及审内证,气喷如火、龈烂口臭、烦渴谵语、口燥舌干、舌苔黄黑或生芒刺、心腹痞满、小腹疼痛、小便赤色、涓滴作痛,非大便燥结,即大肠胶闭,非协热下利,即热结旁流,以上内三焦悉见阳证,所以为阳厥也。粗工不察,内多下证,但见表证,脉体纯阴,误投温剂,祸不旋踵,凡阳证似阴者,温疫与正伤寒通有之;其有阴证似阳者,此系正伤寒家事,在温疫无有此证,故不附载。(详见《伤寒实录》)温疫阳证似阴者,始必由膜原,以渐传里,先几日发热,以后四逆;伤寒阳证似阴者,始必由阳经发热,脉浮而数,邪气自外渐次传里,里气壅闭,脉体方沉,乃至四肢厥逆,盖非一日矣。其真阴者,始则恶寒而不发热,其脉沉细,当即四逆,急投附子回阳,二、三日失治即死。捷要辨法,凡阳证似阴,外寒而内必热,故小便血赤;凡阴证似阳者,格阳之证也,上热下寒,故小便清白,但以小便赤白为据,以此推之,万不失一。 

《中国药典》:四逆汤

处方附子(制)300g 干姜200g 炙甘草300g

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

炮制以上三味,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干姜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姜渣再加水煎煮1小时,煎液与蒸馏分离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煎液合并,浓缩至约400ml,放冷,加乙醇1200ml,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成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小时,滤过,加单糖浆300ml、防腐剂适量与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18评论 0 33
  • 论人法于天地 [原文]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地有四时五行,寒...
    天一书社阅读 6,412评论 0 18
  • 2017-12-08 同春堂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分类】 : 温里药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
    沈吟溪阅读 2,161评论 0 1
  • 今日创业板指数高开高走涨0.9%沪指平收,从板块上看,猪肉,黄金,和次新股涨幅居前,稀土,钛白粉等板块跌幅居前。临...
    阳光做伴阅读 206评论 0 1
  • 从总统府出来,马不停蹄直接杀到了秦淮河畔,人不多,看到漂亮的画舫,直接买票上船。白天基础票价50,也就是线路1。还...
    微凉的露珠阅读 2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