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出发!

让别人买保险之前,自己要买来看看是什么“里子”。2016年买的是8年交年金险,目的是给爱人养老。

去年买了3年交的年金险,目的是给宝宝上学,附带看看公司的财富金账户是不是如同宣传所说的那样稳健、贷款是不是够灵活。

从保险的作用和购买的原则来说,我们这样收入的家庭(房租、社保费、日常开销占比高),不建议买短交型的年金险(相对于10年交,20年交来说),但是购买之后,确实对年金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直接的销售信心。
年金险是在寿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配置之后的第二个选择,或者是有些朋友因为健康原因无法购买前述保险的备选,有个同事就为她的先生购买了总额25万(最少)的年金险,作为医疗备用金。
从人性的角度,强制储蓄类的金融产品(国债、银行零存整取/死期存款、基金定投、年金险等),可以很大一部分缓冲人们冒进、贪心等冲动性投资理财所带来的伤害。通俗的来说,就是攒了一笔钱下来,没被折腾掉。
这两年听了很多公司邀请大咖来讲的课,有法律的、有经济趋势的,为了避免被“洗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又去找了很多书、很多公众号的文章来看,比如时寒冰、吴晓波、第一财经、央视财经的公众号文章,《陈志武的金融通识课》、《财富传承工具与实务~保险·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这两本书,当然还有《保富法》、《钱本草》,脑袋中对财富管理(不管是大钱还是小钱都适用)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小钱更要学会打理。
很认同同事的一个观点(他也是我心目中保险学霸级的人物,手不释卷,不仅保险通透,人生亦很通透):财富透明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我们需要用勤劳与智慧去创造财富,也需要用知识和魄力去管理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所言不虚。这里的知识包括法律、税务、风险管理等等方面的内容。
我始终认为产品只是一个工具,不管它是卖一天,还是卖13天,不管它是年初卖,还是提前卖,我们都要了解它的“性能”,了解它和我们需求(短期或中长期)的匹配度,进而再协助客户做出适切的决定,这是负责任的业务员要做的事情。
号外:
今天看到一则信息,说可以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测算退休后可以领的工资(估值)。算完后我不知道这是月工资还是年工资,姑且是月工资吧,这样会让心情好一点。

现在要赶紧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