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星的孩子》:妈妈给的爱就像星星一样,让她的童年不再黑暗

1)

追星星的孩子这本书,阅读起来像极了一部电影。整个剧情以阿妮雅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围绕阿妮雅、弟弟诺亚和他们两个朋友的“追星星之旅”展开。包括动机(阿妮雅笃信新闻报道的新星星是自己的妈妈,想去找到委员会为星星正确命名)、筹备、旅途、结局。

旅途里的各种意外(比如下雨、几个孩子因失踪被报警)和戏剧性地解决(孩子们用巧克力豆吸引松鼠跳到车上,从而让车发出报警音干扰警卫),可以说是画面感十足,精彩又好看,像极了《人在囧途》等公路喜剧电影。

但荣获2020年卡耐基文学奖提名(英国最古老和最有声望的儿童图书奖),当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喜剧故事。

读到最后,故事的真相被揭露,对应前面的各种暗示,阿妮雅的妈妈其实是被家暴成性的爸爸虐杀。


2)

我们的一生,都要经历两个家庭。

一个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家,还有一个是我们成年后自己组建的家,第一个家庭叫做原生家庭。

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为我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都受这个家庭的影响而形成。甚至当我们成年后,也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一些行为,或者做一些恰恰相反的行为。

3)

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在最近几年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都挺好》、《隐秘的角落》等大热剧中都被频繁讨论。

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让孩子感受到你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一面,还是郁郁寡欢、愤世嫉俗的一面,对他的成长,特别是性格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

对孩子来说,家里有钱没钱不是第一位,但是家的氛围是第一位的。

庆幸的是,因为阿妮雅妈妈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护(把爸爸的各种不合理行为解释为游戏,不让孩子们直面暴力,帮助孩子们躲起来逃避父亲的伤害)。阿妮雅和弟弟都保持着勇敢、善良、童真和对家人朋友的信任,也才能完成这次“追星星之旅”。

看到这想到很久之前自己写过的一段话:“何其有幸,一路在被爱中成长。”

4)

在每个人小时候,总是很容易把父母当作万能且绝对正确的存在。爸爸妈妈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没有什么是爸爸妈妈做不到的。

进了学校,在逐渐建立自己的三观的阶段,才会开始发现,原来有些事情可能爸妈也并非“权威”,原来他们也会犯错。

等我们自己手足无措地当了父母,或者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父母,才能真正意识到:噢,原来那些被我们曾经当作很崇高很遥远的身份——“父母”,也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组成的。

当意识到,你的性格、你的言行、你的所作所为,很容易影响到另一个生命,你会怎么做呢?

5)

大多数的我们,并不能给孩子或者未来的孩子最优质的物质条件(毕竟,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我们可以尝试给孩子更多积极正向的种子。

如果有可能,寻找一个相爱的人结婚,也让孩子们相信爱情,期待爱情。

如果有可能,鼓励孩子去尝试,并且告诉ta自己会在背后保护支持,让孩子有勇于前行的力量。

如果有可能,和孩子一起去寻找、发现生活里的乐趣和美好,让孩子和自己也都更快乐。

如果有可能,去做孩子的星星吧,让ta的童年世界熠熠生辉,无畏黑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