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有一天,人们会把成功定义成最根本的一点:能够通过努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
最近才看完热议多时的《圆桌派》。窦文涛和梁文道搭台,徐静蕾和蒋方舟做客,聊女人眼中的男人、爱情和婚姻。
本就潇洒自在的徐静蕾,借这期节目圈粉无数。
蒋方舟问她,会不会排斥男性叫她才女。她回答说:“我根本就不关心他们,爱怎么看怎么看。”
窦文涛问她,“如果身边出现了更年轻美貌的女孩,男人们都去注视那个女孩了,怎么办?”她回答说:“除非我的伴侣肤浅到只看外表和年龄……没人绑架我们,是我们绑架了自己。”
至于婚姻,她说得更干脆:“你想结婚,我祝福你,不是祝福你结婚,而是祝福你找到幸福。那我不想结婚,是因为我觉得开心,为什么你就不祝福我呢?”
徐静蕾的说法并不新鲜。任何一个个人主义的拥趸,都能说出同样的话。但徐静蕾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她让强调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了现实。
论容貌,她演偶像剧出道。论事业,她演戏、写博客、当导演,走自己喜欢的路,并且持续进化。论情感,她有稳定的男友,也融洽美满。哪怕要用婚姻和生育去套,她也能堵上你的嘴:不想结婚,冷冻卵子,万一将来想要孩子也有机会。
如果仔细看节目,会发现徐静蕾多次提到“我不在乎。”这或许才是问题所在:你未必认同她的不在乎,却无比羡慕她可以不在乎。
相比之下,关于蒋方舟的评价却有些分歧。她在节目中承认,自己常常相亲,在两性市场上也处于被挑选的过程,偶尔的思考还有些“男权遗毒”。28岁的她处在被催婚的年纪,面对外界压力,她也会有些许迷茫和不自信。这一点,恰恰是同龄人正在亲历的事实。
于是,有弹幕说:“我们都想活成徐静蕾,最终却变成了蒋方舟。”看到这里我没忍住,笑了出来。真的想多了,除了在婚恋中的些许无措,多数人和蒋方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要是功利一点,用网上的说法,“徐静蕾是有性别红利的女人,蒋方舟是靠实力赢得红利的女人”,对不起,普通人可能只是没有红利的女人。
有些红利的缺失,是外部条件注定的。如果你愿意,可以搜索“巫山童养媳”。类似的事情,让人愤怒且绝望。
而另一些做不了自己,则有虚弱和怯懦的成分。
窦文涛举了一个例子。不少一线城市的女生,在毕业之初都想干一番大事。可一旦“出人头地”的道路堵死了,又选择退而结婚,然后生养教育。某一道考题做不好,换几道继续做,好彰显存在的价值,抚慰内心的空虚。个人选择当然值得尊重,但如果自己渐增不满,就毫无必要了:因为你完全可以不走这条路。
另一些人,在20多岁就放弃了自我成长,每天在舒适圈里重复熟悉的生活方式。到了30岁以后,却开始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挣钱无望,养家辛苦,被曾经齐头并进的人甩在身后,心理的平衡日益倾覆。失望可以理解,但讲真,并不是别人把我们硬推上这条轨道。
说到底,一切都是自己的决定。虽然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确实让我们心烦,虽然父母的殷切期望和絮叨关心确实让我们动摇,虽然身边人有意无意的行为都会构成我们的参照,但在这些人之常情背后,命运的开关在我们自己手里。
所有这些,蒋方舟正在经历,徐静蕾也同样经历过。可她们一个勇敢地袒露自己的惘然和纠结,另一个爽快地贯彻自己的判断和坚持。这些都远胜过屈服妥协之后,还满肚子情难断意难平。
看有些公号在评论里捧徐贬蒋。我觉得有失公允。徐静蕾的28岁,不一定比蒋方舟更坚定。蒋方舟的40岁,也可能比徐静蕾更自由。关键是,犹豫也好,彷徨也罢,你能明确地感知到她们做自己的决心。
之于普通人,是否像她们那样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压根无关紧要。学会放弃什么都想要的妄念,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以前,我们习惯用嫁得好、教得好来定义女性的成功。现在,女性在事业上的独立和强大,成了对过往的逆反。但终究有一天,人们会把女性和男性的好,定义成最根本的一点:能够通过努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对今天的女性来说,做不成徐静蕾和蒋方舟没什么。真正可怕的是,连自己都做不了。
傅踢踢
作家、编剧
知乎|微博:傅踢踢
个人微信:futeetee1987
图片|《圆桌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