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希望换来服从,从而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
但实际上,被尊重源于人品。人品好,值得被尊重。
不被别人尊重,或者说被人伤害,
原因有两个:
1.自身人品有问题,不配获得尊重。
不爱孩子,孩子不尊重我;不敬师长,师长不尊重我;不爱领导,领导不尊重我;不爱对象,只爱自己,需要时候联系,不需要时候完全失联,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对象不尊重我。
2,对方有问题,不懂得尊重人,消耗关系。
此时是对方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
综上:
只有当一个人的确人品有缺陷或者不够自信(把对方的问题归因到自身)时,才会有不被尊重的感受。
但控制的做法是错误的,换不来尊重。
尊重的因不是控制,而是人品,好的人品,才会结尊重的果。
控制他人不如关注自身。即向外求,求不得,不如向内求。
正确的做法是:
1.改变人品:对等尊重那个你想换来尊重的人。
2.相信自己:
我已经做到尊重对方(客观,去标签),
但他不尊重我,那是他的问题。
与我无关,我改变不了什么。
能做的只有:尊重自己感受,远离,停止付出,减少损失,避免再多消耗一丝一毫。
下面内容不阅读,不影响上面思考。
需要逻辑全面可以略看一下。
ps:以上均为客观关系前提下的思考。
客观关系是指一种理想化状态,双方都希望关系可持续发展(假设所有的父母子女,老师学生,领导下属,情侣等各种关系都是以关系越来越好的前提相处的。)。
比如:双方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关系,先改变自身,但当自身不舒服时候,充分尊重自己感受,相信自己,也就是自信,停止付出,减少损失。
如果不希望关系建立。不在探讨范围内。
(也可以理解为:感受到不被尊重时,为了关系的存续,可以先改变自身,感受到不舒服,直接远离,自己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