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后,有人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站在丽江的古镇,熙攘的人群将我向前推,再向前推,一种寂寞突然从内心里泛起,并蔓延到了脚底”配了一幅她站在木栈桥的背影图。
可以说,那一刻我是懂她的,喧嚣的人群里,孤独的存在感比一个人的时侯更加寂寥与落寞。
这种感觉我也有过,刚调进的新单位,女人喜欢扎堆一起评头论足,那摸不出真假的友情往往夸张的令人咋舌:你今天衣服好看,你的妆化得好精致,你的包包好潮啊......太假听起来总不太真实,言不由衷的符合,带着敷衍的应酬。如果躲起来安静一下,人家会说你清冷不合群,那种近了无益,远了又无害的处境一时很难让人把握相处的尺度。
久了,嘻哈过后是心灵的空虚,因为热闹的一直是生活,内心的孤独并不是环境造成的,只不过有时环境更能衬托内心的无助罢了。
相反,内心若充实,宁静的独处倒是一种享受。
想起年少的自己,在如花的年纪逃开同龄的热闹,一个人在家里捧旧册子读书的日子,现在想来清新美好,只是那时太年轻,总认为孤独很矫情,矫情的读不懂张爱玲笔下的句子――孤独的人更孤独,现在看来,这就是她一生的缩影罢了!
爱情里,孤独甚重,尤其女人,一旦爱了,一生再也走不出来了。
因为张爱玲的孤独,读<禅是一枝花>时我想在胡兰成的书里寻他的心情,满书的信手拈来与笑语晏晏,哪里寻得到他丁点的孤独,倒是这个爱了他半生的女人,生前孤独,死后寂寞,唯独她留下的半世作品,他像毒药一样藏在她的每一本书里,在孤独的时光里侵蚀着我们这些女人的心。
记得看过周星弛一部《算死草》的电影,挺烂的片子,却被一句高深的对白所吸引:“老婆,我很孤独,英文怎么说?”而他的夫人说:“ I love you ”——随后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如此深情的对白告诉我爱对了一个人就不会孤独。
即使偶尔孤独也只是他们生活的调剂品罢了。
有一阵子,我厌倦生活,无从说起的寂寥感蔓延在四肢百骸,内心荒芜消沉的折磨总是难熬,归家的路上,我总戴着耳机听邓涛的那首<烟花易冷>,旋律清冷空灵,“听青春迎来笑声,羡霎许多人,那册史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总是按下循环键,一遍又一遍。
我明白,孤独就是一个人单曲循环听过的那些歌;是一个人寂寞走在那条青石板路的时光;是晚上回到家后没有亮灯的屋子,和深夜里在键盘上敲下的这些字,这些孤独是可以享受的,并不是真正的寂寞。
而无人懂的岁月里,那从内心绝望到无助的寂寥,那些暗夜里流着的泪与醒着的时光,才是你凉到骨头的凄凉,即使走在人群里,孤独感也仍是无法排遣。
如果真是这样,结婚好了,成了家有了孩子之后,日子开始活色生香你就没有孤独的理由了。人间烟火,红尘浮生一下子都变得具体而琐碎,妻子与母亲的世界不再是诗意而美好的,一个男人的吃喝拉撒与一个小娃娃带来的嬉笑啼哭让你甚是向往曾经一个人安静的孤独。
这时的孤独对女人来说自是人间清欢的向往和享受。
只是生活里热闹久了,也就庸俗了,如果灵魂里那残存的文艺气息还在,对自已更是一种折磨,原来那读书写字的女人也会在菜场斤斤计较?那平日软语温存的人也会作河东狮吼?那妆容优雅的自己就是在周末里忙得蓬头垢面,带着隔夜起床气的妇人?
当然是,因为热闹的永远是生活。
只是如果一个人在婚姻里孤独,那就真是无药可救了。
我见过那样冷冷的夫妻,失去了爱的激情与相濡以沫的依恋,人前客气,人后冷漠,美其名曰为了孩子,或其他原因再将就余生。那冷漠足以让一颗心凉了再死去,最后再将孤独一同带到坟墓里去了。
孤独,有时也是灵魂的皈依,一般人,承受不起。
生活,只是赶走孤独的一个理由罢了,没有谁会永远充实快乐,相反谁也不会永远孤独,所以要学会享受孤独,因为马德也说过:“孤独成就着人生,也圆满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