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把课换到了第四节。课前,顿时变身“黄世仁”,去班里“讨债”。
“东西带来了吗?”我站在门口问。小郭同学没有说话,而是把手伸进桌兜里,掏出了两盒瓜子,默默地递给我。
昨天课上,我们讲《热爱生命》。当其他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在最近的杀人案件中时,小郭,只有小郭,侧着身子,低着头,正在专心致志地剥瓜子!
如此“话外音”,怎么能不叫人生气?我强压住蹿出来的熊熊怒火,努力用平静的语气说:“田,你干嘛呢?好东西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吧。明天,麻烦你破费,给我们大家一人一包,让我们也尝尝这人间至味。”
上午第四节课,我抱着课本,教案,还有田买来的两盒瓜子,走进教室,走上讲台。
今天,开讲《公输》,是一篇对话形式的文言文。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语调。
先是听读,然后自读,接着是分角色朗读。开始,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不太乐意抛头露面。只好点兵点将,点到谁就是谁。班长那一组先来。四个女孩子,读得不是很流畅,中间还笑场。(真搞不懂,现在的学生,笑点就那么低,都到零下几十度了。)但为了表扬她们的勇气,我决定奖励她们每人一包瓜子。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看到班长一组人手一包瓜子,其他组这下子可是踊跃起来了。第二组是一组男生,清一色的男生。镔镔读得最有感情,小蒙的语气把握得不错。这一组同学,也拿到了奖励――每人一包瓜子。第三组还是一组男生。那个平时不着调的学生,选择了“楚王”这个人物角色,总共说了不到五句话。而那个坐在最后一排的男生,则选择了旁白,能比较准确流畅的读出来,真心不错。这一组,也拿到了奖励。
就在我们准备甄选下一组时,上一组那个不着调的男生,竟然如老鼠一样,开始哔哔啵啵地嗑瓜子。这急性子!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为了能继续朗读,我呵斥那个男生站到门口去。他离开座位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怎么就男生如此踊跃地要朗读课文?女生呢?女生到哪里去了?于是,又一次实行使“独断专行”的特权,点了四位女生:佳,悦,媛,堰。四位女生的声音那么柔,那么软,好像一片湖,好像湖里的朵朵睡莲,好像睡莲遥望的星空,好像星空下,一颗颗璀璨的星星……
她们读完了,下课铃也响了。
读课文,如果变成一项任务,一项不太喜欢的任务,那朗读就没有意思了。
读课文,如果变成了一项追求,一项功利性的追求,那朗读就没有味道了。
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书声琅琅,那这课堂,就缺少活力,缺少灵动,缺少气场。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朗朗书声,那这课堂,就没有精神,没有风骨,没有气度,没有襟怀。
读起来吧,做自己的朗读者,做生活的朗读者,做生命的朗读者,做灵魂的朗读者!
(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