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之爱与恨

让恨流动

1、关于爱情,核心道理是一致的,必须真实。如果有爱,就真实去爱;如果有恨,就真实去恨。实际上,真爱也只能发生在两个真实的人的互动之间。

承认恨意

2、人容易惧怕恨意的表达,这有两个常见的原因:一是恨意背后藏着毁灭欲,我们担心,恨意一表达,会带来毁灭;二是恨意在自己身上时,会让我们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不好,这回破坏我们的自恋。

然而,当我们有恨意却不承认时,那会导致一个可怕的事情:我们以为在表达爱,但其实是为了隐藏恨。

3、正常关系有好有坏,有爱有恨,有创造欲也有毁灭欲;当我们能完整地看待这一切时,我们也就拥抱了完整地关系。我们的心和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大容器,在容纳着这一切,不仅爱可以在其中流动,恨也一样可以。

4、妈妈要做孩子的容器,但同时,妈妈们也要做自己心中恨意的容器,也就是看到自己对孩子有恨意是很自然的。需要丈夫们做妻子和孩子共同的容器,既容纳妻子和孩子之间的恨意,也允许妻子和孩子把自己承受不了的恨意,投射给他这个第三者去消化。

当妻子忍受不了孩子和她之间的焦虑与恨意时,她老公就会过来对她说:你撤,我来。怀孕不易,轻易不要指责妻子。丈夫必须学会去保护妻子,这样妻子才能更好的去做孩子的容器。

5、我们需要明白,恨意很容易发生。当恨意产生时,要承认这是恨意,并试着在关系中流动,它在关系中才容易被转化爱。

见诸行动

6、当恨意等破坏性情绪产生时,就让它们在情绪层面表达,并学会用语言去沟通,而不要真变成伤害性行为,否则就是让恨意“见诸行动”。恨意一旦从情绪变成伤害性行为,就会对关系构成切实的伤害,意味着关系的容器出现了裂痕,当裂痕太大时,关系就可以会破裂。

同样的,你也没必要一再去承受别人过分的伤害行为,特别是应该对自己负责任的成年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