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水曼
不完美是人生常态,没什么大惊小怪值得大说特说的,但必须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不完美,然后放轻松去拥抱它,这才是最好的治愈方式。
我很喜欢小朋友,因为他们的世界巨大简单,每天没有水草般的烦恼漫进他们的脑袋,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怎么吃、怎么玩,或者怎么缠在爸爸妈妈身边,以我的肉眼所见,所有的小朋友都害怕离开爸爸妈妈,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有个三四岁的侄女,每逢过年过节回家,我都会看到她和爸爸妈妈斗智斗勇,主题就是如何不被爸妈扔在家里而他们去打麻将,她的父母是麻将迷,只有过年过节回家才有机会过过瘾,因为老家有爸妈帮忙照看孩子,平时都忙着挣钱。小朋友是很聪明的,但怎么也比不过大人撒谎的本领。
常见的场景是,午饭后。
“妈妈要去打麻将了,你乖乖地和奶奶呆在家里好不好,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回来。”
“不好,我要和妈妈一起去。”
“那妈妈去上个厕所,你先去看电视好不好?上完厕所带你走。”
小侄女委屈地撇着嘴,“不要,我也要去上厕所,不然妈妈待会又偷偷地溜走了。”
“那你去楼上帮妈妈拿一下包包,里面有钱钱,好不好?”
“不好,我要和妈妈一起去拿。”
无奈,妈妈只好带着小侄女去楼上拿包,然后小侄女开心地在房间里玩了起来,半个钟头后,以为妈妈再也不会溜走了,开始拿着妈妈的口红在镜子面前跃跃欲试,哪知道,没留神,妈妈偷偷地从门缝里溜了出去。
当然,结局就是小侄女发现了之后,大惊失色,咚咚咚地跑下楼,厕所、厨房找了个遍,哭得伤心欲绝、悲痛万分。说实话,我不想责怪当妈的不是,做妈妈确实不容易。
这种哭得肝肠寸断的情况,简直贯穿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甚至怀疑我喜欢小朋友有80%的原因是我把他们当成了孩提时代的自己,我想对他们好、陪她们玩来获得心理上对自己的补偿。
当然,这件事例里也有太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什么留守儿童心理创伤啦,什么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啦,甚至上升到男女平权问题……
但今天,我想对我小侄女说,也是对自己说的是,你在很小的时候为爸爸妈妈哭得这么伤心,并且长大后你还会为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难过的时候(当然,我更希望你是幸运的宠儿,生活一路绿灯),当面对这一切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之后,应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度困扰了我很久,我曾经企图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回到时光的那头,希望能够找到最初问题的那个死结,再用若干年之后的智慧去解开它,如愿的是,我确实找到了它,不如愿的是,我却没有办法解开它,那不是我能做到的,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好在我看到了它,我告诉自己,一定千万不要在你的人生中打上这么一个节,更不要一直沉溺于这个节,不然你将永远没有机会解开它,只有此时此刻才是真实永恒的。
现在的我会说,不完美是人生常态,没什么大惊小怪值得大说特说的,但必须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不完美,然后放轻松去拥抱它,这才是最好的治愈方式,因为真实生活就是不可测不可控、毫无逻辑可言的,大部分人就是会生病、就是会失恋、就是会考不上好大学……我们渴望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家庭,可是完美这个词不就是大脑营造出来的幻觉吗,不然怎么会渴望呢?根据能量守恒定理,好运霉运总是同时出现的,林志玲在《十三邀》中把自己比作一颗水晶,观众看到的只是水晶的一个截面,所以,谁知道水晶的另一面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