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余光中《从母亲到外遇》
1
余光中去世后,网上很不平静。
最早,官方媒体发出余光中病逝新闻,附上《乡愁》全文。网友纷纷留言,缅怀诗人。
接着,文化类媒体开始发布纪念海报,海报文字来源以《乡愁》《乡愁四韵》《当我死后》居多,《听听那冷雨》和《假如我有九条命》也被发布出来。网友纷纷阅读,重温经典。
然后,一些知道的太多的自媒体开始曝光余光中早年言行。网友纷纷讨论,争论不休。
同时,大大小小的亲子教育类媒体开始陆续转载一篇据说是余光中写的《写给未来的你(父母一定要读给孩子的话)》,而且还有朗读音频。网友们纷纷点赞,然后转发。
最后这种网友,以妈妈居多。
2
我看到这篇文章后,怎么也读不出余光中的感觉。
连夜查阅了九卷本的《余光中集》,翻到末尾也没翻到此文,最后我在知乎和豆瓣上找到了答案:
《写给未来的你》,原标题《给我未来的孩子》,作者张梅,收录于散文集《木屐声声》,陕西旅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
文章写得不错,但跟余光中无关。
新媒体有好处,但也有坏处,许多信息还没确定真假呢,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假托文化名人的伪作,目前又多了一篇。
这不怪读者,也不怪编辑。毕竟对很多人来说,余光中的作品,诗歌只读过《乡愁》,散文只读过《听听那冷雨》,全部出自中学语文课本。
那些悼念余光中的,未必不是在纪念自己的学生时代。
3
高中时,我翻阅一本余光中诗集,读至“而时间的长廊上充满了回音”一句,惊呼奇文,急忙拿出自动铅笔和笔记本,把各首诗中妙句抄了下来。后来阅读余光中的散文,发现“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级别的句子俯首即是,心想必须买本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选,可惜至今未如愿。
昨天,我自己整理了一篇余光中诗歌选,里面的诗歌绝大部分算不上代表作,但都是我喜欢的,公布在网上。
所选诗歌,短小精悍居多。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泛滥的时代,不能选《钟乳石》《白玉苦瓜》《寻李白》这种篇幅的。
至于余光中的散文,优秀作品多着呢:
《书斋·书灾》讲述自己的读书生活;
《剪掉散文的辫子》诙谐幽默地点评四种常见散文类型;
《鬼雨》抒发丧子之痛;
《焚鹤人》怀念童年的同时遥望着大陆;
《借钱的境界》和《幽默的境界》都很辛辣讽刺;
《催魂铃》吐槽电话铃声对自己写作的影响;
《牛蛙记》记叙自己轰赶牛蛙的故事;
《我的四个假想敌》在琢磨如何对待自己将来的女婿;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回忆自己多年坐火车的经历;
《夜读叔本华》与读者共商哲学家经典语句;
《开你的大头会》听名字就知道在说什么;
《从母亲到外遇》描写自己对大陆、港台和欧洲的不同情感;
《金陵子弟江湖客》回忆自己在南京的大学时光;
……
真想缅怀这位诗人的话,多去读他的书籍,读多了,就会对网上来路不明的文字起疑心了。
现在,如果你依然相信《写给未来的你》是余光中的作品,那么推荐阅读《杨绛百岁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以及《莫言小说里最深刻的十句话,写得真好!》
相信你会喜欢的。
闲言碎语
鲁迅曾经说过:网上95%的名人名言都是瞎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