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奇葩大会》其中一个富二代嘉宾在台上一方面表达了对家族财富的炫耀,说国家的两艘航空母舰有一艘在他家,又表达了对强势且控制欲比较强的父亲的不满和反抗。
高晓松用了自己的一个经历对其进行点评。他说他当时不想考清华,因为清华女生少,想保送去浙大。被父母知道后找他谈话说:
一个男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套拿出来。我们没有强迫你读清华还是干嘛,我们只是想让你选一个道路。如果你选东方道路,你读清华,我们帮你安排好一切,可以一直到博士;如果你选西方道路,我们也没问题,你自己选大学,自己打工养活自己。所以你要选一条路一以贯之,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或者便宜,今天从这个兜里掏出来一个世界观,而明天那个兜里又掏出了那个世界观。
听到这一席话,顿时觉得一下子把道理讲的通透明了,问题的矛盾和焦点一下子出来了。用这个一以贯之原则来解释很多现象马上就感觉豁然开朗了。
现象一:独生子女的养老责任
经常听到人到中年的独生子女讲养老责任压力大,羡慕多子女家庭有兄弟姐妹一起承担赡养义务。更有严重的整天为这事焦虑。
作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获得父母全身心的精力投入。独享父母的爱和照顾。哪怕成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两对父母同时在照顾小家庭及其下一代,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说两对儿父母一生的积累都用在独生子女的小家庭上。
而相比多子女家庭,父母的精力和时间要照顾到各个子女,夫妻两人一起养一个孩子和养几个孩子所付出的辛苦自然要加倍。即使多子女成家之后,父母对小家庭的照顾上也要分散。经常会看到一些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为了照顾小家庭,父亲给这个子女带孩子,母亲给另一个子女带孩子,两地分居。多子女家庭的每个孩子都不可能独享父母的爱和积累。
所以独生子女在抱怨养老压力大的时候是否也可以想一想自己曾经或正在独享双方父母的照顾,一生的付出和积累。是不是也应该付出比多子女更重的赡养责任呢?
而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在面临双方父母要平衡对各子女的照顾是否也要心存体谅和感恩的。因为未来会有兄弟姐妹和你一起承担责任。
现象二:工作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工作时,尤其是有几个工作机会一起摆在你面前时,有些人会犹豫纠结该选哪个?好多人希望找一个钱多,事少的工作。但实际情况可能是下面这样的:
公司A:小公司,比较忙,工资高
公司B:大公司,清闲安逸,工资不高。
同理思考,选择了A公司就要接受它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就不要羡慕B公司的清闲。
选择B公司的清闲也要接受它的低回报,就不要羡慕A的高收入。
不能选工作时选工资高的,干活时又抱怨干的多。什么时候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现象三:择业还是创业
现在是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很多上班族羡慕创业者自己做老板的自由和不受人拘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华,更羡慕创业者快速的财富积累。
但是创业者大多时候是这样的:
「亏了钱,失去了健康」
「把房子卖了,把工资发了」
「陪聊,陪酒,赔笑,赔本。」
「感觉自己能成功,这种感觉已经是第6次」
...
这是阿里层投放的一组扎心的地铁广告:# 创业艰苦,坚持很酷#足以说明了创业者很苦。
创业永远不是浪漫的游戏。也不是外人看到的样子。
所有这些创业的心酸只有创业者自己知道,外人只能看到创业成功者的光鲜一面。
对于创业者来说每天朝九晚五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工作是一种奢侈,而他们可能每天像打仗一样,吃饭能不能保证都是问题,更别提睡眠了,周末更不用说,因为每天都是工作日。
所以选择工作还是创业就是选择两种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生活方式。
喜欢安逸就别去创业,也不要羡慕别人财富积累的迅速。选择了创业就只能勇往直前,如果还想着工作清闲安逸,那创业也多半成功不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纠结不清时,当我们对某事心存抱怨时,都可以想想我们是否运用一以贯之的原则考虑问题。这样我们生活中就可以多些感恩与和谐。
最后,微信朋友圈刷屏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这一代人的索取太过随意和天经地义,甚至理直气壮。人生可以追求,但切莫攀比;你虚荣可以,但一定要靠自己!父母给的叫背景,自己打的是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