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拆书趣味经历

非暴力沟通四结构运用

  2014年底,有缘遇到可爱的帮主,开启拆书之路。接触到《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模式:事实、感受、需要、请求四步骤;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养成的沟通模式也不一样,从农村走出的我,沟通都是直来直去,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多的时候都无法达成共识。而下面的有趣的经历,让我感受到非暴的模式的力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6年的一个周五的晚上,下班去母亲那里接四岁的儿子,敲开妹妹家里门,母亲开的门;客厅里,母亲、儿子、保姆;母亲刚席地而坐,突然大声:小东西,你是不是有做坏事了?

这时,我才注意到,满客厅都是水?

但是,对于母亲对于儿子的责备,有点不舒服。说道:妈,你没有问,怎么知道是宝宝干的?母亲说上次就是他开客厅的泡茶龙头,满屋子水,你妹夫四脚朝天摔了一跤。这时我才意识到小家伙不止一次干坏事。

保姆打扫客厅时,家人陆续回来;一片狼藉中,伴随着妹妹、父亲、侄女的责骂,向飞镖一样投向儿子,看着满脸蒙的儿子,刀枪不入的样子,我嘿嘿笑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妹妹恶狠狠地眼光扫过来,抛了一句给我,你做老爸的还有脸笑。无语。。。

晚餐后,带着儿子往回走,我尝试非暴模式。

事实:宝宝,今天你让家里成海洋,看到全家人都责备你;

感受:爸爸,心里其实很难过;

需要:你看,爷爷奶奶年龄都很大了,摔了一跤就没法照顾你;还有小天天一岁半,要是滑到碰着,你姑姑肯定绕不过你的;你长大了,需要懂得有些事情,不能做的;

请求:下次,不要去开水龙头,好不好?

儿子,点点头。

从这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孩子长大了,我也庆幸没有情绪暴躁,影响孩子的心里对爱护的需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说家家有本成长的经,每件事情的幸福,来自于我们的心境的感悟和用对了方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