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京报书评周刊,讲的是《在美国社会,身为亚裔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从几本书的观点出发,去阐述应该如何去看待。
第一,用大众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这种情况下,就会令自己变成了那个自己最憎恨的敌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算了,自己还看不起自己,自己也陷入一种自卑的状态。当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的时候,就没人会看得起自己了。在被动中主动接受了自己“特殊的”身份,自愿接受了自己所处的困境,这也将无法走出来。
第二,不再将自己归为一类人。自己所遭受的事情,如果把这件事归为“我们这一类人”,那只会让这类人受到的刻板印象更加严重,更加无法从该类群体中走出来。而一旦你接受了这个设定,就更加无法从别人的“冷眼旁观”中走出来。我们应该只讲述自己,不去代表我的自身经历无法辐射的人群。
第三,”在他看来,媒体从不要求白人作家阐释自己的种族身份,不要求异性恋阐释自己的性别身份,不要求披头士乐队阐释自己如何重要。“他们的价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当我把自己的身份视为需要向别人解释的东西时,那就是视自己低人一等。我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