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交流同课异构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树》,听完宗老师的《那树》,那树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久久不能挥去。

课前《好大一棵树》的歌曲,配上参天大树的清晰美图,就已让“树”这个概念和形象入耳入心。

通过读课文,带着感情来填空(____那树)读课题,有的同学说“啊,那树!”带着对树的赞美;有的同学说“哎,那树!”带着对树的悲哀和叹惜,瞬间引起了我的好奇,这到底是一棵拥有怎样故事的树?

随着宗老师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与学生一起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重锤敲打,“树”在我的心中鲜活起来,我仿佛成了那棵树,抑或我仿佛就是站在那树身边的一位陪伴者,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参与了这一切……

本来给我们庇护,为我们带来清凉,诗意栖息,展示给我们坚毅高大的一棵树,就这样,一天,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色的木屑,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嚼碎”“骨粉”“呻吟”这些一般用在“毒杀”场景中的词语,让在场所有的人感受到了一种残忍,愤懑!而这些感受的得来都不是宗老师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宗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自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这还不够,宗老师继续引导“一层……一层……又一层……”“闷死”,人给予树的痛苦是沉重无限的。这还不够,更可悲的是“已无人知道”,“更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导致了树的悲剧命运,是人类的发展。

一场悲剧的葬礼开始了,“蚂蚁国”里的黑斗士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如果你是其中一只,悲剧落幕,你想说句什么?

一个问题的抛出,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开始思索这背后带来的警醒意义。

文明没有错,发展没有错,错的是盲目的开发与发展,除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外,引颈受戮的老树还同时象征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对决,既要“走进那树”,又要“走出那树”,宗老师行云流水般将我们从一个高度又带入了另一个新高度。

唉!那树!你是世袭的土著,触着流云和微风,绿了一方土地。你是春泥的效死者,脚踩柔软和坚实,荫庇自然生灵,微雨中,绿叶轻摇,弥散出点点诗意,你为现代文明做出的贡献我们会永远铭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