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没有进行漂流了,这次新形式下的漂流感觉也很有意思。有些像众筹的感觉。
这次漂流的书名叫做《道盛和夫: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可以看成家庭教育的杰作。
有句话非常适合这本书,一个学生最早的老师是他的母亲。
而稻盛和夫出生于一个热闹的九口之家,他的父亲畩市先生永远循规蹈矩少有变通,可是母亲却是一个性格开朗平易近人的人。作为家中的次子,稻盛和夫在缺乏安全教育的环境中野蛮生长,从小可以因为丝毫的事情哭三个小时,而母亲则是采用的冷处理的态度。这和我们现在处理熊孩子的态度是一样的,家里的几个孩子母亲从未没过分的宠爱一个人,但他们都是被深深的母爱包裹长大的。即使不能常伴身旁,却也时常牵挂。刚入小学而磨磨蹭蹭不愿意上学的我随着获得好多的甲等而爱上了学校,受到军国主义的影响,我通过游戏打闹一点一点学习如何扮演好一个带领团队领导者的角色。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父亲不敢投资实业,一味的存钱到银行。结果由于恶性的通货膨胀,钱币化为废纸。从此母亲靠卖盐和和服过日子。在战火纷飞后困窘不堪的紧要关头,母亲毅然的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家人走出困境,在稻盛和夫看来那是一颗深爱家人的心促使着她努力的奋斗,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稻盛和夫不顾父亲的反对决意要去上高中。在高中又变成了和朋友们疯玩的样子,接触到了棒球而忘记了为了筹集学费变卖的土地,在学业荒废以后,母亲苦口婆心的劝他不要再玩棒球,要认清自己的家庭形式。由于没有批评他,也没有要求他多帮家里的忙,反倒引起了稻盛和夫的愧疚,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家里的忙。于是她劝父亲重新开始制作纸袋,由他自己到集市上去卖,在售卖纸袋的过程中她了解了流通的规律,懂得了批发和薄利多销。人生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前方等着你它是什么。
父亲和母亲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一个沉默寡言正义感强,一个性格爽朗内心坚毅,稻盛和夫分别继承了他们两个人的优点。受到父亲不贷款主义的影响,稻盛和夫在经营京瓷的时候,尽量的不负债;受到父亲简约主义的影响,只购置当时所需的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而从母亲身上则继承了她的武士道精神与经商的头脑。在小学时候发生的抵制教师不公的现象,正是这两个人的影响所在。但这种事情获得了父亲的认可,他认为所谓的男人就必须把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坚持到底。正确的事情一定能够得到认可,这就是父亲给予的肯定。
在最初经营的时候,稻盛和夫坚持的判断基准是“坚持正确的做人法则”。所谓的做人法则,其实就是坚定的存在着道德感和伦理观。在独处的时候,由于母亲教导神佛始终在观察,存在了慎独的态度。对看不到的事物起敬畏之心,对万事万物有感恩之心。在经历考学失败、罹患肺病之后,稻盛和夫接触到了《生命的真相》,书中写到内心不曾呼唤过的一切不会发生在你的身边,如果对人常有善意灾祸便不会降临。这导致稻盛和夫开始自省,同时他也学会了心态决定自己的现实处境。随着内心面貌的改变,他的“肺结核病”也好啦。如果抱着某种强烈的愿望前行的话,终有一日会被实现的。当六年后母亲也罹患此病之后,稻盛和夫给他讲《生命的真相》,改变了母亲的心态,他的病也获得了痊愈。
在《了凡四训》中有一句话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稻盛和夫通过袁学海的故事,知道了如果人生各处心存善念,践行善事,命运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接触这本书之后,稻盛和夫坚持“存善念,从善行”的方式度过一生。正所谓人生就是修行啊。所有人都存在自利利他之心,就像太极一样保持平衡。如果一方失调就会影响人的品性和人格。在82岁那年,稻盛和夫的母亲去世了。其实那天他正在国外出差没来得及给她送终,但他始终怀念他的母亲,怀念那母亲的大酱汤和鱼干。
在2004年,稻盛和夫创立了京都大和之家。它是一所儿童福利幼儿园。为了那些心头背负伤痛的孩子,稻盛和夫在走访了京都附近的福利院之后决定创办一家开放明亮的福利院,各种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会了互相忍耐,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为了“帮助孩子守护孩子”这份理想,职员们也很努力的工作。这其实在另外一个方面,为职员们开辟了一个付出的渠道,也践行了他“行善事”的想法。
通过母亲几十年来的教诲,稻盛和夫认为应当教会孩子们以下几件事情:“一是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愿望具备的力量之大胜于一切。二是要带着一颗利他之心生活。时刻保持帮助别人的心态与行为。三是要坚定的修炼自己的内心,形成优秀的人格。”要将愿望转化为现实那就要比任何人都努力,浅尝辄止是不够的,面对多大的困难不妥协,始终拼命坚持,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才能有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突破。当创建京瓷,接手日航的时候,扪心自问自己“动机皆善,私心全无”,靠着自己的信念和努力,获得了成功。
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刚在年终时回忆自己的母亲,深刻的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将这种心态拓展到自己的妻子身上,对她们感激,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对这种心态进行升华,其实也是对母亲对母爱的一种表彰。当我们再回想起独处的时候,神佛在注视着你。其实那并不是神佛,而是你母亲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