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来是个感性之人,无力征踏历史的足迹,躲在上下五千年古人堆垒的厚重城墙之后,垂暮黯然。
历史好比是个过往云烟的故人,曾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活在身边的人们爱恨之、褒贬之、怅然之。而挥手离别后,便成为了一位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每朝每代,她的一切过往,成为我们记忆里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云彩,而从远古吹来的那股凛冽史风,如料峭春风拂面当今。
我身边吹来的这股史风,却似乎夹杂着一丝柔情,一丝孤独,一丝浪漫,在经过他排兵布阵后的文字,赋予历史一股清朗之气。血腥的战场布置成了雄伟的舞美,刀剑箭戟、英雄美女、皇宫殿宇、古迹残痕,在他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这个他,没有所谓的光环,没有华丽的词藻,集岑仲勉、于英时、钱穆、何兹全之史节,不乏于高阳的野史,是身边朴实有趣的历史散文家郑骁锋。
以文会友,该是有着煮酒论英雄的豪迈吧!追溯着郑骁锋的笔锋,望见那硝烟四起的战国,领略那一统天下的秦国,重温那大江东去的三国……让你站在时间的界碑前瞻仰过往岁月。
大致是从《鹅湖会》开始喜欢上这样清丽的文字,铿锵有力的笔锋回转着历史的遒劲。于是乎,在周主席的鉴赏力推下,成为了他同一战壕里的书友,一拍即合自诩为郑骁锋的铁粉,铁粉啊!听上去怪刚毅的。
把郑骁锋推荐给同事时,同事说实属难得能对一个生活在身边的人笼罩下这样一个光环,毕竟是对认知的人是欠缺那么一点点神秘感的,自然会让光环黯然失色些,但对于好的文字,从来只有欢喜,不存在光环之说。
深夜,一盏孤灯下的阅读是畅怀的,读《鹅湖会》、《将进酒》、《御马头》、《朝天阙》这些散文里的人物故事,给游荡的神思添了一份安放,历史变得不全然是悲怆,还会有点温存遐思。再接着是《本草春秋》、《人间道》(先秦秦汉卷)、《人间道》(魏晋南北朝卷),沉静于这一场场生死离别里独自怆然,一轮残阳落幕,一轮朝阳升起,万物感此矣!
然而,关于书里所写的故事,不做介绍罗列,想留给同样爱书的你们,共享这股从远古吹来的凛冽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