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视谢是个什么鬼?——一篇文章了解博视谢。
温馨提示:此文过长,阅读需谨慎。
01 关于博视谢
谢博视,是我开始写作以来沿用的一个笔名,后面由于各网站的排名问题,做了下微调,改成了博视谢。
由于谐音,很多人喜欢开玩笑叫我谢博士,也有人真的以为我是个博士,即便我再三解释过,但这种现像仍然存在;事实上,我就是个普通院校的普通本科生。
用这个名字,主要是对自己有一个期许,希望自己能够多读书,勤思考,做一个博学的人;多行动,勤实践,做一个有远见的人;另外谢既是我的姓氏,也同时有感恩的意思。总的来说,我就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成为一个极具智慧同时又懂得感恩的人,并且也希望遇见更多这样的朋友。
事实上,这两个月我也真的遇见了很多这样的朋友。
截至今天,持续写作也满两个月了,这也是我的第46篇文章,春节假期更新停了一周;对于这个公众号,我与绝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策略是,我从来没有向任何一位亲戚,朋友,同学推荐过此号;这两个月期间,关于写作,我只做了一件事情,专注写作本身以及在朋友圈,书友群分享收集反馈信息,如此反复循环。
结果到今天虽然只有256位朋友关注我,但令我无法想象的是这256位朋友竟然来自全国30个省103个市区,毫不夸张地说遍布全国各个角落,这是令我感到无比惊喜的地方。
遇见更多的朋友,约见更多的同路人,这才仅仅只是个开始,并且远不会结束。
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注定要做一些事情, 我觉得遇见更多的同路人,结交更多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朋友就是值得做一生的事情,而这种事情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02 关于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多数人都只是用嘴再说,这么多年我却一直尝试在用行动阐述这句话的含义。
谢迩明,也就是我的真名,男,1990年12月27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上溪乡上岭村小港谢家自然村。
从地名你就可以看出那是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山村,如果说极其偏僻还不够形象,换言之就是,我出生在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山村里面的一个小山村的小村。
我们的房子都是建在山上的,我家后面是一片石壁,重要的是有山泉水,冬暖夏凉的山泉水,我就是喝着那山泉水长大的,如今的冷水浴也是那个时候就慢慢开始了的。
由于太偏僻,不管是茶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其他任何需要购买的东西,我们都要上山下山走十几里的山路到别的大点的村子才买得到。
没上学的时候,打学会走路,稍大点,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上山砍柴,下田放牛,行走在各种山林,游离于各种树梢,,,
那就是我的学前生活,童年生活,在我的印象中没有爬不上去的山,只有不够高的树,没法帮我眺望得足够远。
7岁后,开始了每天上山下山走十几里山路上学的经历,小学加幼儿园整个七年,除了后面几年住校,每周来回一趟外,其他时间都是每天起早贪黑的来回走一遍那条山路,每天路程至少十几公里。
到初中路程由十几里变成了十几公里,由于要上晚自习,频率也变成了每周来回一趟;到高中就是每个学期回去几趟了。
正是因为这样,事实上我爬过的山真的比现在很多人走过的路还多,这个也一点都不夸张。
初中以前是完全没有锻炼这个概念的,但事实上一直都在锻炼,并且强度很大。小学开始慢慢学会了各种球类运动,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打球,高中便开始了有意识的跑步锻炼。虽然很少将单一形式锻炼持续锻炼到底,但直到今天我都在以各种形式交替的方式在坚持锻炼着。
我想这也是我为何能在大一校运会时,长跑一跑就跑了个学院第一,也导致后面傻傻地跑完了校运会所有长跑项目。
并且还有件事情一直让我特得瑟,就是我跟李小龙净身高一样,都是173cm,他体重64kg,而我,自从上高中以后,体重就基本维持在62.5kg左右,极少低于60kg,也几乎没有超过65kg,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肌肉也都有了。
这段时间每天5公里以上的长跑也是日课 ,加上无机械自重训练,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特别熟悉的俯卧撑、深蹲、引体向上、单臂支撑、平板支撑等这些,这些不会每天都做,但一周至少有三五天在锻炼,这些锻炼方式也极其简单,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虽然极其简单,却非常的有效。
总的算下来,其实我的锻炼生涯已有20多年,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比身边大多数人精力要旺盛得多,状态也一直还不错。
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注定要做一些事情,那么锻炼一定是一件,按照平均年龄算下来,这件事我至少还可以做50年。
03 关于写作
有意识的写作是锻炼自己关联思考能力,学习、适应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
对于写作,其实我的认识是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的,或者说基本上颠覆了自己以前对写作的看法。
小学三年级以后,语文课便多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这个大家都懂的,应试考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似乎总有所谓的标准,并且你必须得按照这套标准来才能获得高分,即便阅读理解的答案每每都宣称,只要答对关键词,要点即可,而我认为这所谓的关键词就是刻板板的标准。
因为生性叛逆,我与这种教育制度总是格格不入,但由于家境问题,不多读点书,想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还真就没有第二条更好的路,于是又不得不妥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即便我的作文一直写的还可以,也经常被老师表扬还常拿来当范文,但我始终都对写作不太感兴趣。
高考之后,就极少拿起笔来写文码字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去年年底。
以前我其实也挺喜欢书的,但并没有那么喜欢读书,事实上也并没有看多少书,去年是我真正意义上看进去不少书的第一年。
而我之所以能看进去不少书,也是因为我觉得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后来我又认识到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由本来就熟悉的知识点不断关联新接触到的知识点;而要做到这一点,或者说让你的这种能力不断加强,光读是不行的,你还得不断思考,整理,写出来。
于是我就立马将重点转到了写作上(当然我仍然还看书)。
写作与任何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对自己思考的表达。现在由于写作变得极其便利,于是很多人开始练习写作,有些表达意味深长,有些语言生动形象,有些文章则符合理性,然而,大多数文章仅仅是机械地,无意识地表达抒发着自己不痛不痒的情感罢了。
这是最大的误区,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表达,表达就要创造。而创造绝不仅仅是重复,下意识地重复。记住,一切套路,体系都是由人建立的,人永远都比体系更为重要。体系已经完成,而人还在成长,我们一定要懂得套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不断更新升级那些套路。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写作是大脑的动态表达,是我们大脑思考过程的具体化,形象化,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内心。在所有人类自然本性(我们都曾体验过的愤怒、恐惧、焦虑、懒散)之下,在一切外在干扰之中,一名真正的思考者能够始终做他自己。
很多时候大众眼中的成功并没有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以及花费一定的时间全心全意把它做到最好,不去空想未来结果如何。其实只要你这么去做了,很多时候,结果自然而然就来了。
因此,成为一名作家,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者,即意味着成为一名生活的艺术家。生活是不断前行的过程,你应该在此过程中保持流动,不断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升华自己。
众所周知,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极其宝贵,特别是对于崇尚学习的人来说,时间意味着太多,因为你要知道,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思考者,常常沉迷于永无止境的进步之中。
而有意识的进行写作训练,真的可以让你的关联思考能力越来越强,让你的学习、适应能力越来越强,然你不断超越自我,做时间的朋友。
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注定要做一些事情,那么对于我来说有意识的写作训练一定也是一件,我觉得这也是值得做一辈子的事情。
04 关于自我
凡事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能太简单,该有的原则必须要有。
自我亦称作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存在独特的认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与众不同的超级个体。
我从小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发呆,而这种发呆不是真的不想事情,而是总沉迷于思考自己的事情,不解的问题,但常常因为消息闭塞,知识匮乏,也想不出什么所以然来,但即便这样,我的自我意识、思考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比身边很多人要好一些。
另一方面由于从小家里比较穷,我独立的特别早,我非常小的时候就会做家务,上山砍柴,干农活等等;由于叛逆,好动,好奇心强,小的时候我几乎把我能拆的东西都拆过,什么收音机,电视机等等,家里的电器,电视机什么的,后面只要我在的时候,基本就没我爸什么事了。记忆中,小学五六年级后,我爸妈就很少直接干涉我的事情了,碰到事情也基本都是给出他们的建议给我参考。
小时候非常调皮,上学前,由于爸妈白天都要出去干活,没空管我们,就经常把我和弟弟反锁在家中,可似乎每次我都有办法逃出来,并且也有办法把我弟弄出来,等到我妈回来的时候就总是免不了一顿打,可即便这样,依然经常如此,为了出去玩很少真正长过记性。
从小对害怕也没有多少概念,很小的时候就敢一个人穿越荒山野岭走夜路,小时候是个孩子王,经常打架,并且经常由于受不了别人的欺负和大自己好几岁的人打架,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由于受不得高年级同学的欺负,经常和四五年纪同学打架,打不赢的时候就连撕带咬,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后面就少有人敢欺负自己了。
现在想想我的学前、小学时代非常像现在很多人的初、高中时代,我的叛逆期似乎提前太多。印象中五年级以后我就没有跟人打过架了,也几乎没有真正的吵过架。究其原因我觉得我从那个时候就慢慢懂了一些事情,也慢慢知道理性地处理一些事情了。
当然懂事是自封的,因为到现在我爸妈也似乎一直不觉得我懂事,并且觉得我越来越不懂事,觉得我太过执拗,太不听话,原因总结起来无非就两个:
一个是关于工作,我爸妈跟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亲一样,希望我进企、事业、国家机关单位工作。
初三的时候,年级就有三个定向教师的名额,那个时候想报考,100%可以上,不存在任何悬念;我爸妈都非常希望我能报考,在他们的意识中老师就是全天下最好的职业,稳定、假期又多,而且退休的时候还能领到不错的工资,那次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我想走出去看看,并且那时候就有一种本能的自信,觉得无论把我丢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我都可以生存下去,既然这样我又怕什么呢?
读书期间一直到现在,他们也时不时的会跟我讲公务员、老师这些工作怎么怎么好,其实我不是没去了解过这些工作,也不是没去了解过这些工作环境、氛围,只是我还算了解自己,还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么多年执拗而纠结地坚持着,始终都没往这条路走,原因就一条,这些工作虽然非常好,但我觉得真的不适合我,我也不喜欢。
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没啥想法一点都不悲哀,悲哀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却完全放弃尝试的念头。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婚姻,这也是我爸妈这两年最操心的事情,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学毕业快三年了,这个年龄在我们那边来讲,可谓是大得不得了,这个年纪还不抓紧成婚,简直就是村理难容。
本来如果顺利一点的话,这个时候结婚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是并非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特别是对于感情来说;曾今也受到爱情的眷顾,一切都很好,只是没法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其实现实中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刚好我也是其中一个罢了。
每次回家,甚至电话都难免扯到这些东西,不过说来说去,父母无非就是希望我能够早点成婚,我妈本来是很少流泪的,但因为这事过年这段时间我就知道她流过几次眼泪。
虽然极度不愿意看到他们这样,但我也始终没办法妥协,每次有关介绍对象的事情也几乎没有搭理过。不是不着急,其实自己心里比谁都急,其实我也算比较清楚自己喜欢的女孩是个什么样子,只是当运气不是很好的时候,这就一定需要外加一些时间。
其实我也跟父母表达过很多次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表达的也非常清楚,只是可能道理终归是道理,你没把事情做实之前,跟你认知不同的人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我非常理解这类父母的感受,但不等于我会妥协。
有些东西可以妥协,但有些东西真的没法将就,的确凡事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能太简单,不能简单到没有原则。
对于工作,对于爱情,这些都注定是一辈子的事情,为什么我不可以任性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做我自己?
结尾
标准是个特别好的东西,但我觉得这东西适合用来做事,不适合用来做人,如果人人都按照同一套标准来活,那将是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注定要做的事情,注定要结识的人,并且有些事,有些人注定要陪伴你一辈子。
余生很长,何必惊慌,找到那些自己喜欢同时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有价值的事情,死磕下去。
注定要做的事情,我们就干脆做一辈子。
余生很长,何必惊慌,找到那个自己深爱同时又深爱自己的人,共同成长,携手一生。
注定要牵的那人,我们就尽量牵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