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生涯》读书笔记

2.3随课文识字

      斯霞老师在这一章节讲述了她教授同学们识字的过程,她的做法是首先教好汉语拼音和一批独体字,给学生以识字的工具。之后在循序渐进的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是符合认识规律的。之后斯霞老师又谈了她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识字量问题,汉字规律的问题,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和语言训练的关系。斯霞老师对母语教育最具影响的贡献,是在“集中识字”广为流行时,独创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随课文识字”教学经验,至今仍在母语启蒙中熠熠生辉。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数学教学何尝不适用呢?数学教材的编排就是如此,比如计算,先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然后20以内,再到100以内加减法到万以内的加减法,在表内乘法,表内除法,在逐步加深,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等等。除此之外,在教学中也要循序渐进。

一、在给学生讲授数学概念时要讲究循序渐进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双基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构造数学知识大厦的基石。因此,探讨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要搞好数学概念教学,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因此,我们对新概念的教学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认识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几何或物理模型,运用生动的直观教具,或者下载一些课件图片,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形成概念;如果遇到的概念是旧概念的深化与发展,那就可以通过新旧对比进行讲解。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已经学过,就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提出来,通过类比的方法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能更加深化。把要注意的地方重点强调一下,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讲解定理、公式和法则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讲解定理、公式和法则时,一定要明确其产生的前提,弄清其条件、结论;能够推证:正用、逆用、变形用。如:勾股定理,我们不仅要了解该定理的来龙去脉,还有自己能够证明定理的正确性。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运用科学探究,归纳猜想,再证明。这遵循了学生的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的过程,符合同学的学习认知事物的规律。

三、在给学生讲解解题思想与解题方法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熟悉和掌握数学的各种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转化的过程,数学中的转化比比皆是。比如,将未知向已知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命题间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空间向平面的转化;无限向有限的转化等都是化归思想的体现。

四、循序渐进也要应用在数学应用中

      对于各个能力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到难,一步步进行知识讲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科学的逻辑性进行教学,突出对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循序渐进地方式以一个向导的角色逐渐将学生引入小学数学的天地,也是一个极佳的教学方式。学以致用,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应用。数学的应用包括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应用。对其教学也应循序渐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