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杰西•利弗莫尔,这个在股市里翻云覆雨的股票大作手,在美国著名记者、作家、政治家埃德温•拉斐尔采访下,讲述自己在那段金融投机的激情岁月里的跌宕起伏,在过往100年的金钱游戏里,涌出了无数的高手,但唯独利弗莫尔让我们无法忘怀。

1.从小伙计到对赌行里的过街老鼠
他从十四岁来到波士顿股票经纪营业部当小伙计,他的工作是将纸带报价机上的价格抄到报价板上,他每天与这些数字打交道,他开始研究隐藏在这些数字中间的规律,他终于用自己仅有的一笔钱来开始交易,而开始的交易,也只能在以盘剥“肥羊”为生的对赌行,他也在这里积攒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是正确的,他熟练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规律,这让他积攒了不少钱,但却不是对赌行希望看到的,于是,他被所有的对赌行拒之门外。
我们不得不说,利弗莫尔在股票投机上是难得的天才,他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数学天分,即便他尽力让自己不那么耀眼,还是让他们发现了他,对赌行都不愿看到他,因为有他们所钟爱的是“肥羊”们。
他就仅仅只有天分吗,我们不能忽略还有他对于数字的热爱,日复一日地研究,还有最重要的,是他从不因为失败而退缩或者逃避,而是一次次在原地找到那颗绊脚石,踢开它,继续往前走。

2.稳扎稳打谨慎耐心收获股市之王
由于对赌行对他的拒绝,后来利弗莫尔来到纽约,通过合法的股票经纪商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而这里,是他所不熟悉的,他的交易并不成功,甚至损失了全部资金,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回到他所熟悉的地方,而是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问题的根源,当他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立即借到一笔资金开始又一次的交易。
这一次,因为前车之鉴,他的交易更加谨慎,但他依然没有一直维持自己的成功,在积攒了一笔财富之后,他又一次来到了低谷,这一次,他破产了,但他仍然在总结,寻找真正的原因。是他自己的习惯让他不能完全去适应这种正规合法交易所的交易方式。
他回去积攒资金,又回到股票交易所,如此重复,不断地尝试,不断总结,不停摸索股票交易中的规律,他的交易更加的谨慎,也更加的果断,他有时会因为心中的不安而遵循自己的感觉行事,在外人看来,这都是他自己的感觉,似乎有什么在牵引着他,但我们应该明白,这是他在几十年的交易生涯中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所传递出来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不完全是凭空而来,它有自己的依据,即便有时候利弗莫尔自己也无法说清楚。
利弗莫尔在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成功与失败中来回摇摆,最终,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股市之王,甚至有人认为,是他在多次左右股市,然而,谁又能左右的了市场呢,他也只是摸透了市场本身而已。
利弗莫尔即便有过人的天赋,有对数字敏感的嗅觉,但他依然会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摔跤,自己的判断失误也会让他失去所有,但他仍然有重新再来的勇气,他每一次都相信自己能够卷土重来,他也做到了,因为,对于他来说,股票交易是投资而非投机,他并不以投机的心理来面对市场。
可即便如此,他对市场似乎了如指掌,但并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理智,也没有人能永远正确,所以,他还是栽了跟头。

3.再谨慎的人也有落入陷阱的时候
利弗莫尔在交易中是成功的,之所以说他成功,他不仅在其中得到了财富,也在其中得到了乐趣,可以说,他甚至是非常自信的,然而这份自信,也让他一次次落入圈套,也被人利用。
他不明白自己是如何让落入圈套的,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在被利用,等这些都明白过来时,很多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而这些很多时候也在他的交易习惯中可见一斑。
52岁的利弗莫尔来到他交易生涯的第四次顶峰,获利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也攒不来的,然而,到了56岁,他患上了精神崩溃导致的失忆症,但他仍然不放弃交易,57岁,他再一次破产,这是他一生中第四次遭遇低谷,或许他还能够卷土重来,但最终他没能做到,这其中的缘由我们已无从得知,63岁的利弗莫尔开枪自杀,在长期抑郁症的折磨之下,他选择以这种方式解脱。
他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失败的,然而在我们看来或许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利弗莫尔是个交易天才,从他一次次的交易方式都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投机者,但他如此清醒,如此耐心,也逃不脱破产,而后抑郁的命运,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在这样的大起大落中又会何去何从,我自己大概是不会选择进入股市的,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足够的定力,踏足其中或许后果更加无法收场。
这不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交易股票的书籍,这是一本关于股票交易者的传记,从中我们能从中一探交易市场的一些规律,但绝不能是我们在交易中无往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