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钱钟书和杨绛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幸福吗》,介于近几年特别多的标题党,故意制造噱头吸人眼球的缘故,我通常对有类似的题目选择无视,但是今天,出于好奇,我还是打开,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最早了解钱钟书是因为他的《围城》,后来又读了杨绛的《我们仨》,被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所打动,始终都觉得俩人是真正的神仙眷侣,生活上彼此尊重爱护,思想灵魂上能深度契合,为了保护心中这一对偶像的完美,所以我特别不喜欢有人以他们做文章说一些捕风捉影的八卦,可是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我却觉得释然了,感觉如果文章所言不虚的话,那么,这其实倒反映了更真实的人性,更宝贵的爱情。
文章说钱钟书青年时期曾喜欢过当时最典型的白富美赵萝蕤,对方不仅家学渊博,自身也是才华横溢,且才貌出众,是钱心目中的“绿鬓红颜”,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赵萝蕤喜欢的是丰神俊朗的陈梦家,而不是看起来不修边幅,有点木讷呆气的钱钟书。
后来钱钟书又曾和女弟子何灵琰有过暧昧,据说何现在还生活在美国,她曾经在回忆文章里说,《围城》的手稿每完成一部分,钱都是先读给她听,俩人每天晚饭后还一起去看星星看月亮,她现在还保留着与钱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私人信件,这位何女士公布这些信息,到底是不是在蹭热度暂且不说,但她造成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就比如我,如果不是因为关注钱钟书,绝对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女人存在过。
这篇文章的作者还引用了一些其他资料,证明钱钟书曾觉得杨绛比较倔强,有悍妻之嫌,似乎钱钟书所说的“终成眷属的厌倦”说的是就和杨绛先生的婚姻,而“难成眷属的悲哀”是说和赵萝蕤,或者是何灵琰。
且不说作者的这些资料是否经过了考证,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但是他的这篇文章引起的我的思考,对我来说也是另一种收获。
前段时间也看过有人质疑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作者说他重走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旅行路线,并做过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三毛撒了谎,她和荷西的爱情没有那么幸福,也没有那么浪漫,其实也不过是一地鸡毛。
在这里,我不想评论这两位作者的写作态度,也对他们的写作初衷不感兴趣,我只想说,这世间没有理想的完美无瑕的爱情,而有瑕疵的爱情,其实才是最美的爱情。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被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感动着,所以一直以为这样的爱情才是至真至纯,感天动地的,也因此经常为现实生活中的过于平凡平淡,甚至有很多不尽人意的爱情现实苦恼,觉得人生无趣,婚姻无趣,以至于把婚姻比做爱情的坟墓,胆大者铤而走险,用出轨的方式去继续寻找所谓的真爱,保守的就以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往前混,以孩子,责任,道德为规则,让两颗枯萎的心在回避爱情的心照不宣里,麻木迟钝的走过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
那么,这世间到底有没有真爱呢?是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之所以感天动地,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走入婚姻呢?是否王子和公主冲破重重阻力以后,幸福的走在了一起,接下来的故事真的不能再写了呢?
我的答案是,非也!
首先,人作为万物之灵,确实有高于所有生物的对情感,对思想的追求,所以人们不仅仅追求衣食饱暖,可以有人搭伴过日子,还要追求三观相同,思想上能够沟通的灵魂伴侣,所以,对于爱情和婚姻,找一个能一起过日子的人是基础,能拥有一个彼此懂得的灵魂伴侣,几乎是每一个人的理想目标。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找一个人一起过日子很简单,找一个灵魂伴侣却比登天还难,最滑稽的就是,当初相爱时明明看到对方是闪闪发光的完美爱人,可是真正走入婚姻以后,却会发现货不对版,对方完全不是自己当初以为的样子。
那么,是对方欺骗了自己吗?还是自己真的瞎了眼?
事实都不是。
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虽然是万物之长,是动物中的高等动物,但是,高等动物也是动物,既然是动物,就会有一些动物的自然属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异性相吸是人本能。所以,被美丽的女性吸引这几乎是男人的本能,没有谁会真的不喜欢漂亮的女性,所谓的不喜欢,也是出于种种考虑,比如自己可能hold不住啊,对方可能是花瓶啊,或者不适合过日子啊等等等等,但这是理智范围内的考虑,和人的自然属性还是对立的,所以有人有心无行动,有人干脆就在心里掐灭了这样的需求,以至于自己真的以为自己是没有这样的需求了。男人如此,女人也一样,高大帅气,风流体贴,侠骨柔肠的男人几乎是每一个少女心中的理想爱人形象,但是也会出于种种现实考量,最终会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一起走入婚姻的殿堂。
但选择是理智层面权衡利弊的结果,并不是人作为一个动物的自然本能,而本能,往往是不受理智控制的,所以被皮相吸引,被最原始的欲望吸引,这就是最正常不过了,才华和性情虽然可贵,但是和美貌相比,就显得太过含蓄,低调,没有耐心是很难被发现的,所以,大多数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里,主角是郎才女貌,但才华出众,但相貌平平,甚至相貌丑陋的人,就很难成为故事的主角。
美丽的外表,年轻的容颜,对于拥有自然属性的人,任何时候都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所以某大龄明星找了小鲜肉,某高龄学者娶了小保姆的新闻,一直会层出不穷,也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那么,是不是如果因为美貌产生的爱情无果,或者因为美貌造成了婚姻里的轨道偏移,即使最后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这样的爱情也不是完美爱情呢?
我的答案是,正相反,后者,才是更可靠,更坚实的爱情!
婚姻的最初肯定是外在的吸引,无论是美貌还是才华,是品性还是其他,最先看到并让自己愿意接近的一定是外在,但是世间万物,没有哪一个只具有一种属性,何况是人,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甚至于很多时候同一种属性在不同时期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带来不同的感受,就像一碗红烧肉,对于一个喜欢吃肉又饥肠辘辘的人来说,一定是人间美味,是彼时最迫切的目标,可是当这个人吃饱了或者已经吃的很撑的时候,再看到这碗红烧肉,一定会觉得很油腻,可能丝毫没有了想吃的冲动,如果对方不仅吃饱了吃撑了,还有三高,那么,再看到这碗红烧肉,也许不仅仅是没有食欲,甚至会避之不及了。肉没有错,人也没有错,只是在不同时期,同样的属性或事情,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所以,两个因为相爱走到一起的人,也可能因为曾经的优点变成了缺点而难以忍受,敬业的不顾家,好脾气的看起来有点儿懦弱,浪漫的不屑于柴米油盐的琐碎,会过日子的过于现实,生活显得很平淡……
其次,婚姻里主角是两个,配角还有一大堆,就像一部长篇小说或者连续剧,就两个男女主角不可能担起整个作品。所以,双方的家庭,孩子,工作,社会关系,许多许多的问题接踵而来,搞不好甚至会有喧宾夺主的可能,所以,爱情和婚姻就更加复杂了,这时候考验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感情,智慧,还有耐心,和定力。
人毕竟不机器,会累,会脆弱,所以,会在婚姻的琐碎平淡和生活的沉重艰难中有退缩的时候,有逃避的时候,有因为距离的过近失去神秘感和吸引力的时候,然后争吵,矛盾,甚至转移注意力,寻找新的目标之类的事情就不断发生了。
那么,是不是因此爱情就只能走向坟墓了呢?
我觉得未必,如果能在这样的时候,双方都能想起自己的初心,能做到彼此顾念,允许自己犯错,也允许对方犯错,给自己时间,也给对方时间,始终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让彼此慢慢成长,让彼此都有机会看到真实的自己,最好的自己,最后收获的,一定是最美的爱情。
生活就像一个人走路,可能会遇到许多岔路,一时的迷茫和困惑是正常的,偶尔错误的选择也是正常的,但是目标不变,大的方向不变,即使走了很多错路,弯路,最终还是会达到目的地。婚姻就像打磨一块璞玉,需要耐心,韧性,还需要细心,不因为心急气躁而破坏了粗糙外表下玉的本质,还需要信心,坚信心血和汗水之后,一定能看到璀璨夺目的宝玉。
包容,理解,接受人作为一个人有其自然属性,不拔高对方,也不奢求自己,相信人作为一个人,有其他生物没有的思想,道德,责任的高度,不会任由本能泛滥,而是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能力。
爱情有时就是一块金子,需要反复打磨,琢磨,然后才能成为美丽的艺术品,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金匠,只要我们始终相信未来的美好,始终愿意为未来而努力,我们就可以具有这样的能力。
不求一眼就是一生,没有谁是造物主专门为自己打造的私有产品,没有谁是为等待谁而来到这个世上的,只要大浪淘沙之后彼此还握紧了对方的手,千帆过尽之时,还在为彼此守候,只要经历了磨合之后,还能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在平凡平淡的生活中,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爱人,明知道对方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就像对待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虽然不够完美,可是分开就会流血,会有会撕心裂肺的痛,这样的爱情就是最好的爱情。
所以,就算钱钟书年轻的时候会心有别属,就算他结婚后会一时心有偏离,就算三毛虚构了她和荷西的爱情故事,我依然觉得,他们的爱情,就是最美的爱情,这样的美,不是理想主义的至真至纯,而是因为钱钟书和杨绛彼此牵手走过了大半个世纪,因为三毛对荷西永远的怀念和追忆,因为,他们感动于彼此的深情,也用这样的深情,留给后人真实的感动。
婚姻经不起吹毛求疵,人也经不起吹毛求疵,世间任何事物没有百分之百的纯粹,就是黄金白银,纯度最高也不过是百分之九十九点多,爱情也是,婚姻也是,这才是生活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