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旧戏院

                           

      看了赵志勇老师这篇《老戏院》,勾起自己对往事的诸多回忆。

     在我的印象里,赵县的旧戏院好像就是图片上那个样子,高高的门楼,破破败败的样子。这里人的确很多,戏院前面就是赵县的大集,每到赶集的日子,我都会跑过来,在两边摆满衣裳布匹的空挡里钻上钻下。衣裳是不买的,那时自己还是穷孩子,没钱。赶集,吸引我的地方有两处:一是石塔学校,当时学校就坐落在集市东边,一个拱形大门,里面长长的进去,两边的房子里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人,神神秘秘的,自己偷着溜进去两次,怕被人看到,就像一个小贼,贴着墙根往里乴,有一次自己正聚精会神的观望,被一声沉闷的咳嗽声惊到,吓的我像兔子一样蹦出来逃走了。但我依然向往那里,每次来集上,都会不由自主的多看几眼。

另一处吸引我的当然是戏院了,我对这里情有独钟,是因为我的姥娘。自幼家境贫困的我在姥娘家长大,在这里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姥娘喜欢听戏,于是就常常带我过来。我记得我看过的剧目有《铡美案》、《王花买爹》、《梁山伯与祝英台》,铡美案的结局,至今记得。在舞台右边的角落里,陈世美被反捆着,一个人从后面过来,将一盘红色的水浇到那人头上,在血淋淋的场景下,戏散场了。大家次第站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掩盖了戏台上谢幕的乐曲,在影影绰绰的灯光里,众人向外涌去……

       开始许是因为年龄小吧,我经常不在凳子上坐着,而是在中间的过道上蹲着玩。玩什么呢,先是吃,进戏院前,姥娘先给我带包瓜子,有时是牛奶糖,我在那里把爱吃的东西都打发了,还不见她和小姨起身,于是四下里张望起来:这些人们在黑乎乎的礼堂里,一动不动,只有台子上红红绿绿的,许多人出来进去的,唱个没完没了,我在仄仄的走廊上前前后后的跑,有时听到旁边的人声:这小妮儿,别跑了,好好听戏!听戏!第一次知道,戏是用来听的,不仅仅是为了看的。我渐渐安静下来,于是,悠扬婉转的京腔渐渐润泽了我的心灵。我自小喜欢听这些慢节奏的戏文,大概得益于此吧。

      姥娘和小姨对戏的痴迷,远不至于看戏,她们饭前茶后讲戏段子,让我听懂了好些内容,小姨偶尔也会跟着戏匣子唱,我渐渐的还听出了好听。姥娘和小姨对戏的爱好,启蒙了我对戏曲艺术的钟爱。

      最不能忘的,是那次在戏院里放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了,在放映的时间里 我居然没有入睡,我至今记得,梁山伯在迎亲途中奔向祝英台的坟墓,双双化蝶的场景。

      依稀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夜,散戏后,因为这次父亲也去看了,他执意要带我会家。姥娘拗不过父亲,只好说,天又黑又冷的,路上骑车慢点。

      我的家离县城二十里地,父亲把我放到车子前面的横梁上,一路哼着小调,我只觉得我的手渐渐的找不到了,脚渐渐的在变大变大。父亲有时叫我一声,我才清醒过来,借着手电的微光,我看到路边柴火上的白霜,一大片一大片,在我的眼前开出一片灿烂的花儿。我忽然觉得,他们也在为梁祝二人唱着赞歌呢!

     至今想来,旧戏院承载了我的梦想,是我最快乐的童年的载体,我喜欢旧戏院,因而,当我看到那样一篇文章时,便会情不自禁,写写感想,抒抒情怀,也算人生一乐事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1】 三日月宗近这条鱼,总是有满脑子的奇怪想法。这让山姥切国広好多次都不得不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一条正常的...
    Noel_3925阅读 5,934评论 0 3
  • 楼前一丛黄蜡梅,霜侵雪压冷风摧。 凌寒怒放花千蕊,幽香袅袅蜂蝶悔。
    盈盈荷瓣阅读 3,649评论 0 2
  • 天赋密码—5号人的天赋特质 正向特质:方向、幽默感、自由自在、随性思考、别出心裁反相特质:固执、猜疑、冲动 「5」...
    马丁天赋密码阅读 13,319评论 0 7
  • 1、死别容易,生离最难。 影片的一条重要主线,是吕受益这个人物,从他找到程勇为其购买印度格列宁开始,故事便慢慢的展...
    米饭和鱼阅读 2,435评论 1 1
  • 曾有人告诉我,婚姻是男人的分水岭,而直到有了女儿,我才发现,子女才是男人真正蜕变的一道闪电。 因为一声爸爸,那个心...
    小紫兔的六道阅读 4,28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