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时间推算,整个故事发生从光绪末期宣统初期开始,故事的结尾就定格在建上世纪的70年代。在关中平原(书中的名字是渭河平原)上,整个过程跨越了六个时间段,清末的帝制、辛亥后的北洋时期、民国的广开民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六个时间段70年的时间,两个家族一个宗祠的恩怨情仇,恩是传统,是维系整个宗祠和这个原上的核心;而任何故事情节中的必要条件就是怨,而这种怨都是传统与现实的冲突、是天意与本意的不协调;情就是本能,是美丽故事的开始,最后也使得故事变的完美;仇,陈忠实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这70年间世事的变迁。最后这四个字结结实实地砸在了这个原上。
将近50万字,大部头,上次看得上火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但相比路遥朴实无华,陈忠实写得更加壮阔波澜。陈忠实写了4年,从1988年写到了1992年,中间改了无数次,直到1993年首版出书。没《百年孤独》那么长的时间,却超越了地理限制,从农村还写到了城里。
本来是一个命中注定克媳妇的人,前6个媳妇都在一年内离世,六娶六丧。似乎他的命运已经被判官写死在生死簿里,甚至已经蜡封了。这是民间最可怕也最可爱的生活斗志,是这种平凡土地上的不屈服的本能——娶媳妇、生孩子、养老人、种庄稼、断家务。继续坚持之下,还是能碰到一个不被克的媳妇——仙草。第一次读到这里,突然想起来余华的《活着》,从纨绔子弟活成了风餐露宿的牵牛人,妻子儿女都死了,还能继续活下去,似乎没有人气了,没有了一种向往生活的期待,只是在活着。
两个家庭,一个是白家,一个是鹿家。种了罂粟,从温饱走向了小康。两个家族的下一代也在茁壮成长,而且家里的同辈的工人也在这个体系里与主家一样称兄道弟,下一代也互相走动玩耍,整个的环境比较温馨,而且也互相牵挂。这里从来没有压迫与剥削,没有阶级观念,像极了《追风筝的人》,那里面孩子们共同成长,只是分工不同,从来没有出现自下向上的反抗和自上而下的镇压,整个社会具有它自己的秩序,不和谐的声音从来不是社会的主流。最令人感到骄傲的是,白嘉轩让鹿三(老工人)的孩子也上学并负担学费,让孩子们在同一个屋檐下读书。这是一个社区,这个社区还具备一个完整的连接系统,他好我也好。很可惜,书读多了,就打开了一扇门,可以认识世界,认识那个混乱的世界。
晚晴之后是民国。晚晴的规矩没了,冒充正统的人来了。《让子弹飞》里,张牧之要实现抱负,伙同张师爷自觉出现在鹅城,虽然张牧之当绿林英雄当惯了,还是拗不过当时的政治场合。变天了,但无奈社会的惯性还在,旧传统依在,老规矩还有效。占了底盘就要立个规矩,无奈这个规矩不是谁都能立的。人类历史变动的轨迹从来不是立出来的规矩,而是揉出来的。揉,就是指将小道理和大背景串在一起,还要结合风土人情,拼凑出社会治理的基础。建国前,这样的基础就是乡绅。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晓大义。一个社区就这样维系。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需要有人主事,坏规矩破习俗需要有人来断案,赏善罚恶需要有人做表率。白嘉轩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一生践行了这个传统,是一个宗族的话事人。修祠堂、建学堂,这两个堂跟今天的上井冈山一样,就是在维持和巩固这个社区,而且没有什么比读书更重要。
内事问嘉轩,外事问先生。先生特指朱先生。朱先生是白嘉轩的姐夫。晚晴的人,读过四书五经。陈忠实应该是从78年过来的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大学的向往全部放到了朱先生身上。在这个原上,大事小事,都能请朱先生“算一算”,而“算一算”绝对不是依靠周易内经,而是依靠圣人学说,刚好都是踩在了点上。测风有风,算雨来雨,判人人归。但我更相信这是整个故事的第三个视角——《古惑仔》里的神父视角。剧情的推进跟朱先生没有直接关系,但他总会在关键时刻定下这个事该往左走还是该往右去。也像是美国的首席大法官,对宪法有最终解释权,朱先生对矛盾有最终解释权。
什么都进来了。军阀送来了民国、民国送来了民主、民主又送来了马列、马列送来了信仰、信仰又送来了信仰差异、差异带了情仇。不要说人心隔肚皮,谁的脸上都不写着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热情。整个家族的变化,以每个人的性格为基础,一会向左走,一会向右走。有人加入了国军,希望报效祖国,有人加入了共军,希望改革社会。社会可真不好改。上下五千年,民风没变,该变的都变过了。社会还是那个秩序,秩序还是跟正负极一样,政策与对策永远存在。明朝开始征兵,以户为单位,于是强化了宗祠,每个宗族出一个人来应付征兵,保了整个宗族。为了应对限购,婚姻证也变成了真正的纸。想变革社会的人多了,真正都是被社会改变了。你得先学会生存。儿子打了老子,晚辈斗了长辈,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抱冤。陈忠实和莫言一样,都用戏剧化的场景描述了那个年代的思考逻辑——先反了再说。元朝定了三六九等的人群划分,现在居然又拿出来了,可他们是在马背上想出来的,这些人是在民国的土壤里看着庄稼地想出来的。想要了解这7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白鹿原》和《丰乳肥臀》足够了,虽然人名是假的,但背景出奇的一致。
小娥肯定是个悲剧,而且不能翻身。有前科的人,是不是一定会再续前缘?至少在这个向左走向右走的节点,陈忠实选择了歧视小娥。她肯定是个悲剧。没有婚姻自由,没有独立自主,没有文聘学历,跟着老头当了几年影子媳妇,不仅没有地位,还没办法生孩子,生孩子得男人播种啊。可是当她遇到了值得爱的人以后,私奔也没有好下场。私奔也没有错,至少在现在看来是勇气,在当时看来是下贱。就像现在逃过了丈母娘的有车有房的需求,跟相爱的人租在郊区住,小娥也跟她的男人住在了村外。可惜她的男人想要革命,还被通缉,只能占山为王,给了别人空隙。钻这个空隙的人也有意思,多少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男人总能立牌坊,女人想立牌坊,总是逃不过男人这关。一犯再犯,可能就没有把门的了。小娥变成了工具。小娥的情愫没人提到过,是不是还思念着她的男人?陈忠实不提,但是陈忠实提到了本能,这个神州大地上的坚强本能——活着。这样的人不能活着。《蓝色生死恋》里宋慧乔一定要死,虽然从剧本来看,宋承宪也可以死,但在韩国式白血病的前提下,宋慧乔死更有价值,至少还能像白雪公主一样保留着美丽。宋慧乔为什么要死?还不是因为他们俩本来是兄妹,兄妹能结婚吗?这就是社会的秩序,可以歌颂,但还要活着。所以小娥就活不长。
每个人都不坏,相反,每个人都单纯的可爱。刚好就是向左走向右走,有人坚持了,有人没打算坚持,有人那不是坚持,那是潜意识的历史基因,白嘉轩就是这种不知道自己坚持什么的但有一种传统的力量在支撑他。他可没打算改变什么,就像Y轴一样,总得有人当Y轴。眼看他人起高楼,他还是要保住那个宗祠。子女也分崩离析了,不管坚持着什么,反正都是为了信仰。白嘉轩的信仰就是这个乡绅的坚持。沧海桑田,是是非非,从白嘉轩的眼前经过,不止从眼前经过,还从他身上碾压过。他一生都努力维护白鹿村的平静,从不会冲昏头脑。但他如同千千万万中国家长一样,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洪流。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看得冷静而深刻,大喜之后必又大悲,大悲之后绝不会是走投无路。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我们不能选择逃避,而是要面对现实,没有过不去的槛,没有谁不爱面子,人人都有做错的时候,只有敢于去承担,才可能走出不幸的阴影。
这本书写了很多人,讲了很多事,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