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味轩记》

小区附近新开了家素味轩,绿底白字的招牌在盛夏里格外扎眼。刚开业那阵总排着长队,我向来不爱凑这份热闹,却总在上下班的路上与它打照面,每日必见!看那抹绿在车流里晃悠,倒像株从钢筋水泥里钻出来的薄荷。

三十七度的中午下班路,柏油路面蒸腾着灼人的热气,远远望见那抹绿,眼波先凉了三分。推门时冷气漫出来,混着黄瓜与荆芥的清芬,倒比冰镇汽水更解燥。前台交了十二块,领只白瓷盘,顺着餐台慢慢踱——十多个窗口像展开的长卷,蒸的炒的拌的,在玻璃罩后冒着温吞的热气。

主食区最见心思。河南人夏天离不得的捞面条卧在瓷盆里,旁边码着蒜汁、荆芥、芝麻酱,红的绿的稠稠地堆着。黑米饭泛着油光,甜米饭裹着桂花的香,连素包子都捏得有模有样。转过弯是热菜区,风铃茄子油亮得透光,地三鲜里的土豆炖得绵沙,番茄炒蛋的汁水漫到盘沿,都是些寻常家味,却码得整整齐齐,像在说“不必客气”。

凉菜台上,拉皮裹着麻酱蜷在白瓷碗里,正是我最念想的模样。忍不住多夹了几筷子,又添了勺凉拌海带,转瞬盘子就堆得冒尖。素菜馆的奇妙正在于此,明明都是草木蔬果,却比在家时更贪嘴些。味道算不上惊艳,却胜在清爽——没有大饭店里厚重的油脂气,茄子是茄子的绵,黄瓜是黄瓜的脆,连番茄炒蛋都透着股本分的酸甜。

大厅里的桌椅挨得近,却不显局促。穿碎花衫的老太太正慢慢嚼着黑米饭,年轻姑娘们对着捞面条说笑,穿工装的小伙子端着盘子找座位,瓷碗碰撞的脆响里混着空调的嗡鸣。邻桌两位老人在用河南话念叨:“这月卡办得值,不用动火也能吃舒坦。”

快吃完时撞见俩老同学,他们早成了这里的常客。穿格子衫的男同学正小口扒着米饭,餐盘里的菜量比我少一半,惊觉人家保持身材的秘密原是这般自律。“十二块管饱,比烩面馆多样些。”他说着夹起一筷子番茄炒蛋,倒让我忽然想起——鸡蛋算素吗?但蛋白滑嫩的口感里,倒也藏着植物给不了的温润。

临走时瞥见店员在翻检青菜,沾着露水的小白菜翠得发亮。他说店里从不用荤油,食材都极为新鲜,成品从不过夜,玻璃门上的“当日鲜供”四个字,是货真价实的。

素味轩从同质竞争中另辟蹊径,也算是不走寻常路,这十二块钱的素味里,藏着些比饕餮更珍贵的东西——是不必为油烟呛咳的夏日饭食,是碳水与纤维的温柔和解,也是寻常日子里,草木给人间的一点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国庆节开始,每次买菜也是个需要小区群策群力还得看运气的事情,买到的菜也是种类有限,碰到你的菜包里有什么菜,...
    爽口苦苣芽阅读 167评论 0 1
  • 记忆因为某些细节才得以清晰的留存,是颜色,是气味,是味道,具体到某一天天空和树叶的颜色,具体到某一天吃过的一辈...
    悦馨哈妈阅读 793评论 1 1
  • 这篇文是在我吃完饭之后写成的,因为如果不吃饭的时候写的话...会饿! 相比于现在早餐麦片紫薯粥加一个茶叶蛋,中餐少...
    素_尘阅读 240评论 0 0
  • 文章整体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的,有双引号和没双引号是两个人。 一、说实话只考虑过性价比 我平常吃饭很固定,所以其实没...
    晓游明阅读 254评论 2 1
  • 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里面的方子都是一个老中医几十年的心血!!!~~~~~~很强!!!~~~~~~~珍惜身体一...
    ojglutuaii阅读 1,33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