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管理的发展历程
DOS时代 - 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进程在运行(也有一些特殊算法可以支持多进程)
windows9x - 多个进程装入内存 1:内存不够用 2:互相打扰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诞生了现在的内存管理系统:虚拟地址 分页装入 软硬件结合寻址
- 分页(内存不够用),内存中分成固定大小的页框(4K),把程序(硬盘上)分成4K大小的块,用到哪一块,加载那一块,加载的过程中,如果内存已经满了,会把最不常用的一块放到swap分区, 把最新的一块加载进来,这个就是著名的LRU算法
1.1 LRU算法 LeetCode146题,头条要求手撕,阿里去年也要求手撕
1.2 Least Recently Used 最不常用
1.3 哈希表(保证 查找操作O(1)) + 链表 (保证 排序操作和新增操作 O(1)))
1.4 双向链表 (保证 左边指针 指向右边块)
改变指针的指向即可 - 虚拟内存(解决相互打扰问题)
2.1 DOS Win31 ... 互相干掉
2.2 为了保证互不影响 - 让进程工作在虚拟空间,程序中用到的空间地址不再是直接的物理地址,而是虚拟的地址,这样,A进程永远不可能访问到B进程的空间
2.3 虚拟空间多大呢?寻址空间 - 64位系统 2 ^ 64,比物理空间大很多 ,单位是byte
2.4 站在虚拟的角度,进程是独享整个系统 + CPU
2.5 内存映射:偏移量 + 段的基地址 = 线性地址 (虚拟空间)
2.6 线性地址通过 OS + MMU(硬件 Memory Management Unit)
每个进程都虚拟的独占着整个cpu,进程内部分段,段内分页,需要该页的时候加载到页框。即进程a的只能访问自己独享的虚拟内存,而不能访问进程b的虚拟内存,他们是各自隔离的
使用虚拟内存的好处:
内存映射:
- 缺页中断(了解):
3.1 需要用到页面内存中没有,产生缺页异常(中断),由内核处理并加载
内核同步机制(扩展-了解)
- 关于同步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 临界区(critical area): 访问或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段
简单理解:synchronized大括号中部分(原子性)
-- 竞争条件(race conditions)两个线程同时拥有临界区的执行权
-- 数据不一致:data unconsistency 由竞争条件引起的数据破坏
-- 同步(synchronization)避免race conditions
-- 锁:完成同步的手段(门锁,门后是临界区,只允许一个线程存在)
上锁解锁必须具备原子性
-- 原子性(象原子一样不可分割的操作)
-- 有序性(禁止指令重排)
-- 可见性(一个线程内的修改,另一个线程可见)
-- 互斥锁 排他锁 共享锁 分段锁 - 内核同步常用方法
1.原子操作 – 内核中类似于AtomicXXX,位于<linux/types.h>
2.自旋锁 – 内核中通过汇编支持的cas,位于<asm/spinlock.h>
3.读-写自旋 – 类似于ReadWriteLock,可同时读,只能一个写
读的时候是共享锁,写的时候是排他锁
4.信号量 – 类似于Semaphore(PV操作 down up操作 占有和释放)
重量级锁,线程会进入wait,适合长时间持有的锁情况
5.读-写信号量 – downread upread downwrite upwrite
(多个写,可以分段写,比较少用)(分段锁)
6.互斥体(mutex) – 特殊的信号量(二值信号量)
7.完成变量 – 特殊的信号量(A发出信号给B,B等待在完成变量上)
vfork() 在子进程结束时通过完成变量叫醒父进程 类似于(Latch)
8.BKL:大内核锁(早期,现在已经不用)
9.顺序锁(2.6): – 线程可以挂起的读写自旋锁
序列计数器(从0开始,写时增加(+1),写完释放(+1),读前发现单数,
说明有写线程,等待,读前读后序列一样,说明没有写线程打断)
10.禁止抢占 – preempt_disable()
11.内存屏障 – 见volatile
————————————————————
坐标帝都,白天上班族,晚上是知识的分享者
如果读完觉得有收获的话,欢迎点赞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