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某中医药大学的教授,稳定的收入、稳定的住房,稳定的家庭气氛,让我从小就有着稳定的性格,好像没有出现什么“叛逆期”。我的父母为人善良、做事认真,人缘更是不能简单用一个“好”字概括。而我,就一帆风顺地在这个家庭成长着。
我很爱我的妈妈和爸爸,非常爱。所以,我接受并践行着他们对我的教导,成为了他们一起塑造出的“集合体”—— 一部分行为模式来源于我的父亲,而大多是行为模式源自于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顶好顶好的人,她的事业做的很好,领导和同事眼中的能力强、踏实、敬业;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平易近人、知识丰富、专业;患者眼中的好医生,负责任、医术高、仁心仁术…她为我更是付出了很多,从学习到生活,她都在帮我操持着,这次为了给我治病,她更是拼了命的全力以赴,给了我他们能给的最好!母亲,在我心中就像那颗北极星,永远是一个旗帜,在指引我。
我的妈妈从小教导我——“做事要认真,要全力以赴”。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写语文作业,妈妈会坐在我的旁边,手里拿着橡皮,我写的不好了,她会随时把字擦掉,一个田字格擦的频繁了,纸会烂掉,这一整页会被全部撕掉,重新再写,我就会很难过地边哭,边写…小时候练习电子琴,妈妈会拿着一个鸡毛掸子站在我旁边,弹错一个音,手就会被打一下…我接纳着母亲对我的严格要求,然后,这种“严苛”深入我的“骨髓”,变成了我对自己、对别人的标准,就像我认真的母亲一样。这件事情做的不够好,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自己首先就过不了我自己心理的关卡,即使它的过程已经超出了我身体的正常承受能力,我也会为了结果的“完美”而全力以赴。工作中,这样类型的我们总会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但是只有自己知道,“付出”,也是相应的“很多”。对我家哥哥,之前我也是如此,拿着橡皮站在他旁边,撕他的作业本…当我觉知后的某一天,跟哥哥道歉时,他抱着我痛哭,然后告诉我他非常非常害怕这件事,问我是否还会撕他的作业本,我说,再也不会了…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的那个“小孩”,那个曾经的我,也竟然被治愈了…但是不知不觉,哥哥的身上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我的“影子”,他对自己已经习惯了严格…
我的妈妈从小教导我——“要多为他人着想,要学会谦让”。小时候,有一次风筝展上,我买了一对小燕子风筝,一只红色,一只黑色,很喜欢,放在家里的柜子上展示。一天,一位妈妈的朋友带着一个小女孩来家里做客,我很热情的分享我的所爱,和她一起玩这对燕子风筝,可临走时,她想把那只黑色的拿走,我看着妈妈,不出所料的,我的妈妈很客气的让那个小女孩把黑色的带走了。我趴在床上痛哭,妈妈说还会再给我买,可她不懂,大人看起来的是两只风筝,我眼里的它们,是两只“燕子”,有生命的,陪伴我的,它们是一对啊!就像她和她的闺蜜,我能随便找一个女性来代替她的闺蜜吗?会一模一样吗?情感呢?大人永远不了解孩子眼中的玩具,都是有生命的存在…我后来理解了妈妈为何会这么做,因为我的姥姥就是这样的“舍己为人”,家里炸了好吃的东西,总是把炸的不好的自己留下,炸的好的端给邻居们吃。姥姥这样教导了妈妈,妈妈这样教导了我——好的,要给别人。我们是别人眼中的“好好人”,感觉总是在为别人而活着。而我们自己的心却感觉不到自己的爱,委曲求全的背后,被掩埋起来的,是一个真真实实的自己。面对并接受真实的自己,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
我的母亲,她事无巨细地关心着家里的每一个人的事情,除了对自己不够关注(就像生病之前的我),她会在吃饭的时候一直给其他人夹菜,这个有营养多吃点,那个很好吃多吃点,你喜欢吃这个多吃点(我女儿现在也是这样)…“冠杰,你电视声音是不是太小了?”,然后她过去把电视声音帮助调大,“雯雯,你卤面里的菜太少了吧”,她过去给妹妹碗里多拨点菜…看到我的妈妈,就看到了我,因为我是她的“复印件”,我和她一模一样~这样的我们绝对是一个辛劳的好母亲,但是这样的事无巨细会带来两个挺严重的问题:第一,就是养育的孩子觉知力会很差,比如我家哥哥上幼儿园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冷了不知道穿衣服,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对口渴不渴无觉知,老师如果不组织他喝水,他可以一整天不喝水,因为之前喂水、穿脱衣这样的事情我会根据我的判断来照顾他;第二,我们的关注点始终习惯于在“外”,而不在我们自己。这样的我们很喜欢“控场”,用自己的判断来控制孩子、控制丈夫、家人。我家妹妹就复制得更厉害了,她现在会照顾我,但是她会根据她的判断来照顾,你必须听她的!有次我发烧,盖着厚被子,她觉得我热,非要让我盖她的毛巾被,即使盛先生怎么阻拦,即使我怎么解释我怕冷都无用,她一定要按照她的判断来“照顾”…有一种热叫“女儿觉得你热”,她完全翻版了我、以及我的妈妈…这是三代间的复制,并且这些行为模式的复制,是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
这里,先没有在讨论如何养育孩子,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是原生家庭的“复印件”,你身上的每一个特点,都能从你的原生家庭里找到它的“根源”,而从父母继续往上追溯,又是他们的上一代以及祖祖辈辈这样“复印”下来的,并且还会通过你,再一代代复制下去。
打个比方,原生家庭就像给每个人输入了一个源代码,这个人从此之后接触到的任何外界信息,都要经过源代码的处理,然后生成数据、指令输出,你就有了自己的处事特点、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所以,当你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了一些让你很不喜欢的人,他们做了一些让你很生气的事情,请理解他们,他们的原生家庭给他们输入了这样的源代码,造就了这样的他,而他,被自己的行为模式操控着而无知觉。试着去理解你的另一半、你的父母,一些你接受不了的行为,它们,肯定有他们小时候的故事,不妨去倾听和多了解那个人吧…
再所以,我们去反观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你真的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吗?盛先生说,养孩子就像种树,能结出什么果实取决于它究竟是个什么种子。如果它本身是个桃树的种子,非要把它当成梨树来养,所有人都觉得它是棵梨树,连它自己也这么觉得,可它结出来了桃子是有毛的,我是棵梨树为什么会长出有毛的果子?于是它就在偷偷的刮掉自己果实上的毛,一步步的改变着自己,最终它无论把自己的外形打造得多像一颗梨树,即使它比真正的梨树长的更像梨树,它始终有着一颗桃树的心和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某领域看起来挺成功的人,他们却生活的很痛苦,有的甚至以极端方式早早结束了生命,有的看起来是很好的人,却没有“好人好报”,最终会得很重的病,比如小说《芳华》里的主人公,结局就挺凄惨。因为他没有活出真实的自己,他灵魂的追求与现实的呈现相扭曲,迷失在这世间,内心终究是迷茫与空虚。
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停止一代代间的“复制”,传承下去的,是活出“真实”的勇气,和彰显灵魂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