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二十三章(5)【1658】2025-8-29

唐翼明论语新诠第二十三章(5)【1658】2025-8-29

(十六)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14.35)

【释词】“莫我知”就是“莫知我”,否定句宾语前置。“莫”,否定代词,没有人;“知”,理解、欣赏;“莫我知”就是没有人理解我,欣赏我。“也夫”的“夫”,音“fú扶”,语气词;“也”何“夫”都是语气词,“也”表肯定,“夫”表感叹,两字连用就表达一种肯定而兼感叹的复杂语气,既肯定“莫我知”这个事实,也有点感叹不该如此,实际上是有一点怀才不遇的牢骚。

“何为其莫知子”句,“何为”就是“为何”,为什么;“其”,语气词,没有明确的意义;“莫知子”,没有人理解、欣赏老师。

“不怨天,不尤人”,“怨”是抱怨,“尤”是责备,“怨天尤人”的成语从这里来。“下学而上达”,“达”是通达,在这里“上”指上天,“下”指人间,“下学而上达”就是通过对人事的学习研究而理解了天道、天理。

“知我者其天乎”理解我欣赏我的大概只有上天吧,这个“其”也是语气词,表达一种推测的语气。

【大意】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知道老师呢?孔子说:“我这个人,不抱怨上天,也不责备别人,学习研究人事,由此理解了天道和天理,懂得我、欣赏我的恐怕只有老天吧!”

【导读】正如达巷党人讥笑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一样,当时的人谁会懂得这位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的夫子呢?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国君们都觉得他迂腐,无人采纳他的主张。晚年回到鲁国,设帐授徒,号称“弟子三千”,他们虽然都很敬仰自己的老师,但是真正理解孔子学说的人恐怕也极少,连子贡这样聪明的学生都不理解老师的牢骚,其他的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又何止是当时,从孔夫子到现在两千多年了,孔子的名声虽然响亮,但孔子的理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

《诗经·王风·黍离》这首诗其中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理解的知道我的心忧,不理解我的,反问我有什么想要的。自古以来,包括孔老夫子,真正的知己何其少!(张东注)

(十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释词】“其为人也”,此语常见于古文,相当于白话文说:“他这个人啊”,“为人”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也”表示句中停顿。“云尔”,“云”是说,“尔”同“耳”,古文常在一段引语之后结以“云”、“云云”、“云尔”,意为这样说,白话文可以不译。

【大意】叶公向子路了解孔子,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啊,用功得忘了吃饭,快乐得忘了忧愁,不晓得很快就要老了。”

【导读】这也是千古名句。“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的精神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则是孔子晚年的自画像。一个人活得像这样才是真正的不枉此生,功名利禄何足道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人们追求功名利禄没有错,这是人性本能,但过多则废。(张东注)

(十八)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7.33)

【释词】“文,莫吾犹人也”,这句话“莫”字不好讲,一般认为“莫”是个表示推测的语气词(如朱熹),但好像也没有看到别的例子。有人说“莫”是“其”字的误写,这倒有可能。两说意思相同,我们暂取此说。还有人说“文莫”应该连读,是“忞慔”mín mù(自强努力)的假借,意思为强勉、努力(参看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及黄怀信《论语汇校集释》本条)。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躬行”就是亲身实践;“未之有得”,“之”是“有得”的宾语,因为前面有否定词“未”,所以提到前面了。

【大意】孔子说:“在学习典籍文献方面,我大概能够赶得上别人;但在亲身实践君子的德行方面,那我还没有得到成功。”

【导读】孔子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他常常说自己做的不够。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孔子的亲切,他和我们很接近,他真的可以作我们的表率。而不像别的文化中的教主们,说话武断,斩钉切铁,让人觉得他们是神,完美无缺,高不可攀。这也大概是儒家始终没有能够变成宗教的原因吧。

孔子真的很谦虚,很多自诩君子的人物少有谦逊之真。(张东注)

(十九)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5.3)

【释词】“女”,同“汝”,你;“予”,我。“识”,音zhi(志),记。两个“与”都读yú(于),疑问语气词。

【大意】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得多而且记住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不是这样的吗?”孔子说:“不是,我是有一个理念贯穿它们的。”

【导读】孔子跟曾参也说过这个意思(4.15),我们在读《论忠》一章里讲过。“一以贯之”的“一”就是“仁”或者说曾参所说的“忠恕”。记得的知识再多,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理念贯穿它们,那永远知识一堆散珠,不能形成一个学说。子贡是一个聪明人,多闻强记,孔子这话也是提醒子贡,光多闻强记还不够。

这或许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专守一业,聚焦一业,是学习不走偏的至深大道!(张东注)

(二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释词】“川上”,河边。古文中江边河边,通常不说“边”,而说“上”,如“汉上”就是汉水边,“汾上”就是汾水边,并不是指河面上。“逝者”,流逝的东西。“如斯夫”,像这样啊,“斯”是代词,这样;“夫”,音fú(扶),语气词。“不舍昼夜”,日夜都不停,“舍”,止,停息。

【大意】孔子在河边,感叹说:“一切都在日夜不停地流逝着,就像这河里的水一样啊!”

【导读】真是千古名句,美得像诗,深得像海。一切都在流逝,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流逝,世界在变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成为历史,一去就不复返,正像河里的流水一样。能不感叹吗?能不珍惜吗?能不奋发吗?

时光如水,永远在流逝着,珍惜时光啊,珍惜生命啊!(张东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