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和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有很多是基本一样的,比如一天只吃两顿饭。早晨起来先要干活,农忙时节,一早起来就去地里。趁着一天最凉爽的几个小时,干完一天的活。然后才回家吃早饭。
我们起来的早,到了要吃早饭的时候,我们已经将旧风箱拆开、补缺、粘合及重新绑扎了鸡毛。等吃过饭再完成一些后续的工作就可以大功告成。如果不出预料的话,赶中午就可以全部完活了。
主人家的早饭很丰盛,我也是第一次品尝他们的特色面食“油泼面”,而且也是第一次体会当地的待客风俗。就是一下子盛满好几碗,齐刷刷摆了一排,好像生怕你吃不饱。
初到异地,多少有些听不懂方言。吃饭期间,女主人眺着脑畔和另一户人家的女人聊天,双方都是高门大嗓子,而且尽情挥洒。大概是说着打风箱的事情。而她们的大嗓门,也从此给我留下了一种陕西的女人不会说悄悄话的错误判断。以至于后来我遇到了两个真正说悄悄话的女人时惊讶了许久。
中午两点左右,一只焕然一新的风箱已经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主人家试试风力,感觉非常满意。左瞅右看,再也找不出什么毛病,这才结算了工钱,同时还给了二叔一盒纸烟,作为奖励。
我们收拾好了工具,告别了主人家,顺着山路,顶着烈日再次出发了。这个村落本来很小,方圆也就十几户人家。这样的小地方是不可能有很多活干的。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大一点的村子。
比如,一旦有人打风箱,我们便可以利用价格优惠,质量过硬等优势。赢得主人的信赖。然后让主人家帮忙招揽更多的活。
一般情况下,只要这个办法得以实施。在一个村子里连续干一月两月是不成问题的。
听二叔他们说,他们有在一个村子里干一年的记录。如果是那样,就不用再受奔波之苦了。还能有可观的收入。
这样的愿望一直激励着我们要努力向前,去寻找那理想中的地方。然而,连日来我们走过之处。听到最多的声音却是“现在都用上了电吹风,还用那木风箱干嘛?”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祖国大地。农民的生活也慢慢得到了改善,村村通电工程更是给农民兄弟们带来了更多的实惠。许多现代化的产品让人们体会到了新生科技的力量。其中微型电动鼓风机逐渐走入了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厨房灶台。一下子对传统的木制风箱市场给予了致命的打击。有了电 ,多方便。人们对这句话绝对的深信不疑。难怪我们的处境会落得如此尴尬。
这样的意识在我和二叔的头脑里慢慢形成了。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我们对未知的前景开始产生了一丝丝的担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