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一个多月的慢性鼻炎,2帖中药治好了

治疗慢性鼻炎等五官疾病不能头痛,脚痛医脚!

前两天无锡的表弟找我看病,男性,27岁,反复鼻涕带血一月余,深受困扰。

微信问诊如下:

有慢性鼻咽炎病史,平时喜流鼻涕,近1月咳嗽、醒鼻涕较多,鼻涕、咳痰混杂血丝,时感鼻腔干燥,咽喉异物感,晨起刷牙恶心,汗出不多,睡眠胸前烦热感,大便饮食可。无锡某医院CT检查提示:两肺尖索条状影。舌质红,舌尖有红点,质略老,苔微黄,网络问诊没有脉象。



辨为太阳阳明合病夹痰饮,拟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拟方:丹皮10 生地12 黄芩 15 炒栀子6 麻黄 6 桔梗 10 杏仁6 生石膏30  制半夏10 厚朴12 茯苓10 生姜12 苍耳子12 辛夷9 泽泻9 生蒲黄 白茅根10 生甘草6  3剂,自己煎煮。

服药反馈:服2帖药后痰中带血几乎没有了,鼻腔干涩好转,不怎么醒鼻子了。睡眠也很好好,胸前无烦热感。反馈中药难喝,但是很有效果。



我的辨证思路:

1、伤寒论63条: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鼻涕、咳嗽,汗出不多,属太阳表证,一方面有表证,是麻黄证,一方面热往上壅,就是石膏证了,故选“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开宣肺气。石膏甘咸质重佐之黄芩清泄肺热,石膏气轻走肌表。

2、金匮第22章: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炙脔者,炒肉也。形同炒肉,黏附于咽,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咳嗽、咽喉异物感,为痰湿凝于咽喉,是半夏厚朴汤证。

3、痰液、鼻涕带血,鼻腔干燥,睡前烦热,考虑热入血分,阴液损伤,治则清热养阴,故以栀子通泄三焦之火,入血分而凉血,白茅根、生蒲黄凉血止血,生地,丹皮养阴兼清热,苍耳子、辛夷解表散寒、宣通鼻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