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往往受到工作影响,在教导孩子时喜欢给孩子制定目标,尤其是针对考试成绩的。这一点很像是公司对员工的KPI考核,但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应该在一个相对轻松融洽的氛围下进行,包括对孩子的教育。
制定目标不是不对,可是,首先让得孩子清楚,自己现在处在什么阶段,自己喜欢什么,想追求什么,希望将来能够做什么等等,和孩子一起思考完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孩子前进的方向,从而对整个家庭的发展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一、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他们当前最主要的角色是学生,必须圆满完成现阶段的学业。
除了寒暑假,K12阶段学生们每周至少要在学校过上5天,从入学第一天起,父母就应该明确告诉孩子,现在是一位学生了,来到学校是为了求知。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即表明学习注定了不个一项轻松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
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孩子们才能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一步一步完成知识的积累,最终通过考试,逐步向高一级进阶的。
问问孩子,你喜欢神马?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当学者,他们会有其他的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兴趣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少人梦想着将来能够成为歌手、演员、足球运动员、职业游戏玩家等等,有些想法可能难以实现,但做家长的不能无视孩子的需求,需要首先给孩子强调,发展兴趣爱好不能以牺牲学业为代价,毕竟韩寒这样辍学后成名的年轻人凤毛麟角,如果没有足够的积淀或者超凡的才华,千万不要效仿。
二、我们要让孩子相信,也许自己不是最棒的,但超越昨天的自己,就是一种进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最好的那一个。可是就像各种体育比赛和其他竞赛,第一名只有一个,顶尖的选手也不过屈指可数。我们的学习考试也是一样,大部分人都排在中间位置。即使在学校是最棒的,走出自己学校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
比如一个初中班级的第一名,考入好的高中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中考成绩可能连前十名都难以进入。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好的那一个,那孩子就会经常受到打击,也可能点燃孩子内心嫉妒的火苗,在成长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如果家长心态正常,那么其他学生优秀,并不会反衬我们的孩子不够好。竞争不一定是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差距,更多地关注如何实现自我的提升,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一种成功的表现。
三、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家不可替代的成员。
网上时不时就会爆出XX学校有学生自杀的灰色新闻,真是是人间惨剧,鲜活的生命突然就离最亲的人而去,让人痛心不已。
其实,孩子轻生的理由基本都可以归纳为,对自己的失望,对生命的漠视,最终化作对家庭的报复。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长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刻。可以大致算算,从孩子入学起,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可以说是逐渐递减的,尤其是当他们考入外地大学之后(几乎没有大学生愿意在自己所在地就读吧),基本就剩每年的假期可以想见,再往后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属于放到人群里马上就找不到的那种普通人,但在自己的家庭里,却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有些养了宠物的家庭,有时候家长会开玩笑说,阿猫阿狗比孩子还重要,其实都是玩笑话,孩子才是父母最关心、最疼爱的。
也许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两代人之间的理解会慢慢变得不易,但父母需要让孩子了解他们的爱,一直把孩子视作生命中最重要角色的那种挚爱。这需要两代人之间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的距离,这样才能教育出对家庭充满希望,对父母心怀感恩的真正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