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条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作者在文中指出:刻板公式,一律化,像铁锈一样腐蚀着教育过程的精细机体,这是最有害的现象之一。他认为在每一节课上,都有几十种这样的细节,它们的相互依存性是极其复杂而有多变性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想到自己的学生,要看出和想象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 教师要始终注视着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边思考自己所讲的东西和让学生理解的东西的含义,同时还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收到的效果之间有着怎样的依存性。
教师的真正的素养就在于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
作者指出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东西,不应超过5—7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