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接了一个教育网站的邀请,希望用音频的形式解读教育经典书籍,服务新老师和准老师们。我选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前前后后录了六段音频,每次聚焦于佐藤学的一个观点,再利用这个观点去解释某些常规现象。
课大概讲得一般。我回头看过评价,夸我声音好听的比较多,夸内容的也有,但我怀疑那里面有小编们的身影。但不过怎样,这也算是作品。一年之后,拿出原稿晒晒,也是一些记录吧。有愿意指点批评几句,记得留地址,回头我不打你,给寄烟寄酒寄水果。
第一讲:为什么要读佐藤学?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叫做佐藤学的日本教育专家。简单介绍一下,佐藤学,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教育学会前会长。著有《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等一批在全世界影响力极大的教育著作,其中,在中国最流行的一本叫《静悄悄的革命》。
在解读佐藤学教学思想之前,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读佐藤学?我想,我可以用三个理由来帮您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理由:在活下来的同时,还要了解活着的意义。
这句话什么意思?
想做一位老师和想做一位优秀的老师,都需要读书。那么,读什么书呢?
在教育典籍中,我们有这样一种区分,一类称为原典,比如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些书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开辟人类教育时代的代表书籍。他们就是武侠小说中的九阳神功,易筋经,一旦读懂,打通任督二脉,彻底更新。
但是,这一类书籍并没有实战性。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论这些原典书籍是不可能教会你去如何教学,备课,管理学生的。而如果你不懂得教学你又不可能真正理解教育,读懂这些原典书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原典书籍需要用一生来理解。永远不要期望一见钟情,而是要慢慢等待一起变老。未进入行业的准老师们暂且不用关心,教学一到两年之后再读更好,如果遭遇到那种啊!原来你就在这里的感觉,那就说明是时候了。
还有一种书,属于名家教师的经验著作,比如课例,比如管理经验。它属于技法,类似于九阴白骨爪,越女剑法,五虎断门刀,实用,读完之后颇有一日千里,出手立刻不凡的意思。但要注意,这些书籍,因人而异,且不能久读。郭靖练越女剑,痛苦不堪,杨康练了九阴白骨爪,越发阴险。什么意思,一个人读不适合自己的技法,容易走偏,如果只读适合自己的教育书籍,久而久之,又会眼界变窄,永远再重复另一个人的经验。这类书,未入职和入职之初建议大量翻读,可以快速帮助大家想象,建立基本的课堂结构。而一旦进入真正的教室,某些经验就会立刻泛起,抓住它们,寻找它们的来源,再去深究。
那么,我们要寻找的最适合新老师研读的书籍是什么呢?是一种理论和技法的结合,一种观念和一种实施方式的组合。也就是说,你即要先在教育中活下来,还要学会活下来的意义。这种书也有很多,佐藤学是其一。
佐藤学先生在理论界的地位很高。中国教育理论界有一套丛书《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是很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必读的书籍,我印象中,佐藤学先生的两本著作都收入了其中。举这个例子就是证明佐藤学先生的理论地位。
最重要的是,佐藤学先生又不仅仅是理论家,他连续二十年听各种学校的课,和老师们一起交流,组建学习共同体,具有其他象牙塔内的课程专家完全没有的乡土气息。
举个例子,佐藤学先生对一间完美教室的定位,用了一个词语叫“润泽”,然后通过这个词语阐述了如何创建完美教室,如何完成师生关系的建立。我读到他的这段理论的时候,深深折服,既有宏观定位,又有具体方法,而且完美融合。
关于这个词语,如果您想了解的更深,下一期我们会仔细来谈。
这二者结合,我们必读佐藤学。
第二个理由,我们要避免被这个世界简单化。
每一位老师都会带着理想,爱这些伟大的词语走上教育岗位的。但两三年下来,个个都有了伤痕。原因很简单,开始,我们把教育简单化了。然后,我们被世界简单化了。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一般老师刚入职,我们只知道勤奋,用力,关心每个孩子,却不懂得技巧,不懂得教育的关键点。然后我们就学习一些简单的形式,跟着别人的做法进行教育。做着做着,你慢慢成为了一个行为的复制者,只知道跟随别人的指令亦步亦趋地完成工作。打个比方来说,最开始你以为进的公司是微软,是苹果。但做了一段时间,你发现你生活在富士康。所以,提醒那些还没有成为老师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一下。
如何改变这种行为?是不是拒绝学校单位规定的形式,随心所欲。不是,你自己还招式之前,还是跟着别人照葫芦画瓢的比较好。但不同的是,你思考一笔一画的背后是什么。当你在琢磨这点的时候,重要的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在简单的行为之后和真理相逢了。
佐藤学先生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语“主体性神话”。可以说,这五个字和我们今天中国教育的诸多病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为什么会有杜郎口传说?规定教师只讲五分钟。
为什么要鼓励多元化解读?一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解,每种理解都是对的。这样是说法好吗?
是不是只要课堂是举手如云,每个孩子都在发言,就是一节高效的成功的课堂呢?
以上的问题,是中国教育界的现象之问,后面会有一期专门讨论关于主体性神话的事,帮助大家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式,得一双慧眼,看清楚这乱花迷人眼的各种现象。再比如,每一个关注教育,从事教育的人都会问自己,一间完美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第三个理由,教育正在经历一种巨变。
前面提到,佐藤学先生在中国最流行的一本书叫《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在中国大陆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2003年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家李季湄老师翻译的。还有一个版本比较近,是2014年底教育科学出版社发行的,译者不详。前一个版本质量很高,但发行量一般。而后一个版本就了不得了,具体发行量我没查,但是至少连续四五年都是教育热门书籍,各种榜单上都名列前茅
我们从出版的时间可以发现,这本书在第一版发行之后,并没有持续的热度,而是沉寂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又忽然被重视,发掘了出来。这其中存在着什么原因呢?
其实很简单,这九年的时间中国进行了一次巨大的教育变革。中国建国之后,前前后后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其中动静最大的一次是2001年开始的。在这一年,中国国家教育部发表了教育改革纲要,其中明确提到了一句“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死教教材了,要进行学科融合,要让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2001年,我相信今天的新老师应该刚刚读小学吧,如果你记得的话,那会儿的学校会有很多形式的忽然变化。比如强调了课堂的发言,避免用分数评价,还有一种东西叫成长记录袋。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年,可以说这十年,无数人在里面思考,在里面折腾,在里面探索,在里面淘金。但十年之后,大家发现,似乎有很多的问题都是镜花水月,好像热热闹闹地,本质上却并没有变。所以,在2011年左右,又开始反思,开始进行综合性课程的第二次思考。在这个阶段,佐藤学关于教室的创建,关于综合课程的研发方向成为了焦点。
那么,佐藤学对于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究竟有哪些价值呢?这是我们后面需要重点讨论的话题。总之,佐藤学在这个阶段一下子成为中国的热点专家。我印象里,佐藤学近几年好像每年都会来中国好几次。我所在的单位也组织过佐藤学先生的活动,不过可惜,那会我正负责另一个项目,没能参加,挺遗憾的。
以上,是我推荐佐藤学的三个理由。但需要申明的是,任何一家之言都有他的局限,事实上,后面针对佐藤学具体话题的讨论,我也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多入几个寺庙,见几尊菩萨,打破几个山门,是很难成佛的。希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一起认真了解佐藤学,学习佐藤学,为我们理解教育,掌握教学提供方向,提供能量。
今天就到此结束。只是一个引子,下一期我们进入实战阶段,我将重点讲一下,佐藤学先生认为一间完美教室是如何创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