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遇到过跟我差不多的情况:在人生大事的选择上,比如就业、结婚、买房,总是与父母的意愿产生冲突。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曾经与父母在去留的问题上产生过严重的分歧。在参加一个大咖论坛的时候,忍不住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台上的嘉宾有大学教授、有公务员、有创业公司的老板,每个人的回答竟然出奇地一致:冲突是一定会有的,只能多去和父母沟通。
说实话,我当时对这样的回答其实是有点失望的,因为这听上去就好像“这种困境只能靠时间解决”。
后来觉得这也许是认知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只要价值观趋同了,就不会再有这些冲突了,所以这几年一直在全父母多出去旅游、多看看书。这样做的结果是:父母的确开始慢慢接受年轻人的一些想法。我们可以一起愉快地讨论社会现象、或是别人的情况,但只要具体讨论到我个人,依然还是会起冲突。这也让我觉得非常困惑。
直到最近听了改变自己的语音,才意识到之前与父母的沟通更多停留在“内容层面”,也就是“这件事情应不应该这么做?”。但更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在“关系层面”,也就是“谁有权利来做这个决定?”,而这个问题又必然涉及到双方在关系层面上的诉求/对抗。
我其实是能够察觉到父母这几年把更多亲情上被关注、被需要的需求投射到了我身上,特别是在家中老人去世之后,但我的第一反应是去回避他们对于关系层面上的诉求,只停留在内容层面的交流上,争论到底是谁对谁错。
事实上,关系里是很难分对错的。这个星期就有主动关心一下父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平常妈妈在微信上转发一些养生文章的时候,也开始注意回复(以前都是不回的)。自己目前正在忙房子装修的事情,有进展的时候也会主动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以前也是不及时沟通的)。有明显感受到与父母之间的对话气氛缓和了很多。
如果你跟我一样,也经历过类似的烦恼,不妨也在每次与父母交流的时候多想想:对方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在这段关系里想表达什么?
「30天写作挑战」:Day 3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