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妈以来,我最大的感觉是,孩子越大,父母的耐心似乎就越少。当他们还是小BB时,真的是怎么看怎么可爱。可是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调皮捣蛋,开始有“脾气”时,我们的耐心就渐渐超越了黄线。当然也有许多爸爸妈妈一直都觉得自家的孩子既听话又聪明,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缺点”能让自己大为光火。但我们家的情况则与此相反,三岁以后的图图在爸爸和妈妈眼里,几乎都是贴满了不良标签的:脾气大,不体贴,没礼貌,不爱分享,不爱收拾……我还记得有一次为此与图爸发生了争论,图爸生气的要我列举出几个图图的优点,我当时真的是一时语塞。是啊,图图有什么优点呢:有好奇心,爱笑,活泼好动,这些算是优点吗?是的,在我们心里,从来都觉得他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那个样子,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凶过他,吼过他,也打过他。然而,他的这些“不良标签”却并没有因此消失,他也没有变成我们心目中所期待的“完美小孩”。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继续打骂,继续不接纳他?但是如果这些方法有用的话,早就该有用了不是吗?
正面管教的态度里面有一条是这样说的: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缺乏鼓励的孩子。所以,要想调整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用打或者骂,反而是需要更多的鼓励他们。《孩子:挑战》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也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对于学了这么久正面管教的我来说,这些其实都并不陌生,但我除了偶尔口头上象征性的鼓励几句外,做得真的不多。因此我决定,一定要好好的再次学习和运用“鼓励”这个工具。于是,我到文具店买来了一个又大又厚的本子,还有许多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准备从给图图做“鼓励贴”开始我的鼓励行动。
开始之前,我先把本子和贴纸拿出来给图图解释了一下我要做的事情,他倒是表现得很平静。然后我让他自己选择了一种鼓励贴,我们一起贴满了笔记本的一大页。接着我列举了几件他今天做到的事情,比如在朋友家玩能够按照约定的时间离开,饭后帮助我们收碗,遵守iPAD时间等等,当我正准备把这些一一写在贴纸上时,图图却说:“妈妈,让我来画吧!”我想了想,鼓励的目的是要让他自己有成就感,只要他自己能看懂画的什么,当然也可以啊!于是,就有了下面照片中各种奇形怪状的图案。
接下来的几天,我仍然坚持每天都跟他一起讨论,记录一些值得鼓励的事情,比如读了三本故事书,比如跟来家里玩的弟弟分享糖果,甚至是我们一起玩了认字卡游戏等等。在整个贴鼓励贴这件事情中,图图其实并没有表现得特别兴奋,但是自从开始以后,他就会常常提醒我:“妈妈,我做了这个事情,你要帮我贴一个鼓励贴哦!”我总是爽快的答应他。通过这些天的记录,我才突然发现,原来不是孩子没有值得我们鼓励的优点,而是我们作为成人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真正接纳他的心灵。
不过,在这几天贴鼓励贴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周末的晚上,我给图图爷爷打电话,图图正在看书,我希望图图能够跟爷爷说几句话,可是他不愿意,还说我很忙。拿着电话的我一瞬间有一点尴尬,为了说服他我蹲下来在他耳朵边轻轻说:“你就说几句嘛,说了妈妈等一下给你贴一个鼓励贴!”图图说:“不行,我要你给我奖励一个东西。”这时,我突然意识到,我这样做似乎是在用鼓励贴“贿赂”他,或者换句话说是在“控制”他。所以我赶紧说:“那好吧,那你先看书,等你想说的时候再说。”然后我跟爷爷解释了一下,爷爷则理解的说:“孩子要看书是好事,让他看吧。”
我把这个小插曲写出来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任何正面管教的态度或者技巧,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变相控制孩子的工具。鼓励的目的是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而不是为了立即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有当我们真正的理解了这些态度和技巧背后的目的时,我们才能带着真诚的爱去运用它们,也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和鼓励。
实际上,正面管教中鼓励技巧的运用远不止我上面提到的鼓励贴,它还有关于鼓励赞美区别的阐述,还有爸爸妈妈具体该怎么用语言鼓励孩子的三句式,最重要也最关键的是还有爸爸妈妈能够亲身体验到孩子感受的小纸条活动,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孩子不可能经过一两次鼓励就变得自信、自律、“完美无缺”,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要学会用鼓励来鼓励自己每一次的小小进步。